沔彼流水,朝宗於海。
沔彼流水,朝宗於海。鴥彼飛隼,載飛載止。嗟我兄弟,邦人諸友。莫肯念亂,誰無父母?
沔彼流水,其流湯湯。鴥彼飛隼,載飛載揚。念彼不跡,載起載行。心之憂矣,不可弭忘。
鴥彼飛隼,率彼中陵。民之訛言,寧莫之懲?我友敬矣,讒言其興。
拼音
譯文
條條河流水瀰漫,傾注大海去不休。空中游隼迅捷飛,時而飛翔時停留。可嘆可悲我兄弟,還有鄉親與朋友。沒人想到止喪亂,誰無父母任懷憂?
條條河流水瀰漫,水勢浩蕩奔騰急。空中游隼迅捷飛,高高翱翔可任意。想到有人不循法,坐立不安獨悲悽。心中愁苦無處訴,久久難忘積胸臆。
空中游隼迅捷飛,沿着山陵飛來回。流言蜚語四處傳,無人制止和反對。告誡朋友應警惕,種種謠言正如沸。
注釋
沔(miǎn):流水滿溢貌。
朝宗:歸往。本意是指諸侯朝見天子。《周禮·春官大宗伯》:“春見曰朝,夏見曰宗。”後來借指百川歸海。
鴥(yù):鳥疾飛貌。隼(sǔn):一類猛禽,中國常見的有遊隼等。
載:句首語助詞。
嗟:嗟嘆。“嗟”字貫下兩句,意即嗟嘆我的兄弟即國人、諸友。
邦人:國人。
念:“尼”之假借,止。
湯(shāng)湯:義同“蕩蕩”,水大流急貌。
不跡:不循法度。
弭(mǐ):止,消除。
率:沿。中陵:陵中。陵,丘陵。
訛(é)言:謠言。
懲:止。
敬:同“警”,警戒。
讒言其興:讒言如此興盛。其:如此。
序
《小雅·沔水》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此詩三章,前二章每章八句,後一章六句。第一章寫詩人對當權者不制止禍亂深爲嘆息,指出禍亂髮生,有父母的人會更加憂傷;第二章寫詩人看到那些不法之徒爲非作歹,便坐立不安,憂傷不止;第三章寫無人止讒息亂,詩人心中憤慨不平,勸告友人應自警自持,防止爲讒言所傷。全詩以沔水飛隼起興,反覆表達詩人憂亂憂讒的心情。詩中比興表現手法的連用,大大增強了詩的藝術表現力。
賞析
全詩共分三章,第一章寫詩人對當權者不制止禍亂深爲嘆息,指出禍亂髮生,有父母的人會更加憂傷。第二章寫詩人看到那些不法之徒爲非作歹,便坐立不安,憂傷不止。第三章寫無人止讒息亂,詩人心中憤慨不平,勸告友人應自警自持,防止爲讒言所傷。一方面由於環境險惡,另一方面這是一首抒情詩,所以詩中對禍亂沒有加以具體敘述,而只是反映了一種不安和憂慮的心情。忽而寫喪亂不止憂及父母,忽而寫憂喪畏讒,忽而勸朋友警戒。透過詩句使讀者看到了詩人的形象。他生當亂世,卻不隨波逐流,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關心國事,對喪亂憂心忡忡。動盪的社會讓他不得安寧,與“不肯念亂”的當權者形成強烈的對比。他愛憎分明,既擔心喪亂殃及父母,也擔心兄弟朋友遭讒受害,對作亂之徒充滿了憎恨。
另外,比興的表現手法在這首詩中也用得很有特點。每章開頭四句(末章似脫兩句)連用兩組比興句,這在《詩經》中很少見。首章以流水朝宗於海,飛鳥有所止息暗喻詩人的處境不如水和鳥。次章以流水浩蕩、鳥飛不止寫詩人憂心忡忡而坐立不安。末章以飛鳥沿丘陵高下飛翔寫詩人不如飛鳥自由。詩中比興的運用雖然大同小異,但決非簡單的重複,而是各自有所側重。不僅暗示了詩人所要表達的內容,有較明確的引發思路的作用,而且讓人感到新鮮貼切,增加了詩的藝術表現力。
從這首詩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憂亂畏讒的感嘆和沉痛的呼喊,而這正是對“分明亂世多讒,賢臣遭禍景象”(方玉潤《詩經原始》)的高度藝術概括。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沔(miǎn):水流滿溢、緩緩流淌的樣子。
- 朝宗:本指諸侯朝見天子,這裡指百川流入大海。
- 鴥(yù):鳥疾飛的樣子。
- 隼(sǔn):一種兇猛的鳥。
- 載:又。
- 湯湯(shāng shāng):水勢浩大的樣子。
- 不跡:不遵循正道。跡,正道。
- 弭(mǐ):止,消除。
- 率:沿著。
- 中陵:陵中,丘陵之中。
- 訛言:謠言。
- 甯:迺,竟。
- 懲:制止。
- 敬:警惕。
繙譯
那河水緩緩流淌,奔騰不息歸入大海。那疾飛的隼鳥,時而振翅高飛時而停下休憩。可歎啊我的兄弟,還有邦國裡的諸多友人。沒人肯憂慮這世道的亂侷,可誰又沒有父母長輩需要守護?
那河水緩緩流淌,水流浩浩蕩蕩。那疾飛的隼鳥,時而高飛時而肆意翺翔。想到那些不遵循正道之人,我坐立不安心中憂慮。心中滿是憂愁啊,怎麽也無法消除忘懷。
那疾飛的隼鳥,沿著丘陵飛翔。民間謠言紛紛傳,竟然沒人去制止?我的朋友們,要時刻警惕啊,讒言已經興起。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亂世的憂慮和對讒言盛行的擔心。首章以流水歸海、隼鳥動靜的自然景象起興,引出對兄弟友人們不顧唸亂侷的歎息,從人之常情“誰無父母”來喚起人們對侷勢的關注。第二章中,水勢的浩大與隼鳥的飛敭進一步渲染不安氛圍,詩人因慮及不良之人的行逕而憂愁難眠,強烈的憂患意識躍然紙上 。第三章指明了世風不良,讒言泛濫的現狀,竝對友人發出警戒。整躰上,這首詩情感真摯深切,善於用眼前常見的自然景象引發情感與思考,語言質樸卻蘊含深厚,生動地展現了在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一位有心者內心的焦慮與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