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君子觀之,則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幾希矣。

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其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其妻問所與飲食者,則盡富貴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問其與飲食者,盡富貴也,而未嘗有顯者來,吾將瞷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遍國中無與立談者。卒之東郭墦閒,之祭者,乞其餘;不足,又顧而之他,此其爲饜足之道也。其妻歸,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今若此。”與其妾訕其良人,而相泣於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從外來,驕其妻妾。 由君子觀之,則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幾希矣。
拼音

譯文

齊國有個人,家裏有一妻一妾。那丈夫外出,一定酒足飯飽以後纔回來。他的妻子問是誰與他一起吃喝,他回答說,都是些富人權貴。他的妻子對妾說:“丈夫外出,一定酒足飯飽以後纔回來,若問是誰與他一起吃喝,所答都是些富人權貴,但家裏從來沒有顯貴的人來訪,我打算偷偷地看他究竟到哪兒去。” 第二天一早起來,她便尾隨丈夫到他所去的地方,走遍城中,沒有一個人站住同他說話的。最後到了東郊的墓地間,向祭掃墳墓的人乞討殘羹剩飯,不夠吃,又四下張望找別人,這就是他吃飽喝足的辦法。 那妻子回到家來,告訴妾說:“丈夫,是我們仰望而終身依靠的人,如今他竟是這樣的。”於是同妾一道嘲罵丈夫,又在院子裏相對而泣,而丈夫還不知道,得意揚揚地從外面回來,向他的妻妾耍威風。 在君子看來,人們用來求富貴顯達的辦法,能使他們的妻妾不感到羞恥,不相對而哭泣的,恐怕是很少的。

注釋

良人:丈夫。 蚤:通“早”。施(yǐ):通“迤”,逶迤行進。 墦(fán):墳墓。 訕(shàn):譏刺,毀謗。相:相向,相與。 施施:喜悅自得的樣子。 幾希:很稀少。

賞析

本章爲寓言,諷刺乞求升官發財者。 寓言最後簡短的議論頗具警策作用:那些乞討“富貴利達”,而其妻妾不以爲羞恥,不羞憤得相向而泣的,卻是很少見的。 其實,在我們今天讀來,也仍然可以感到生活中這位齊國“飛人”的影子。奉贈此輩兩句: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孟子言自君子而觀,今之求富貴者,皆若此人耳。使其妻妾見之,不羞而泣者少矣,言可羞之甚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良人:古代女子對丈夫的稱呼。
  • (yàn):吃飽。
  • (jiàn):窺視。
  • :通「早」。
  • (yí):斜行。
  • (fán):墳墓。

翻譯

齊國有一個人,家裏有一妻一妾。那丈夫每次外出,必定是吃飽喝足纔回家。妻子問他跟誰一起吃喝,他回答說都是些有錢有勢的人。妻子對妾說:「丈夫每次出去,都是吃飽喝足纔回來;問他和誰一起吃喝,都是些富貴之人,可是卻從來沒見有顯貴的人來過,我要暗中看看他到底去了哪裏。」第二天早上起來,她就悄悄跟着丈夫出去,走遍全城,沒有一個人站住同他說話。最後到了東門外的墓地,丈夫走向祭掃墳墓的人那裏,去討些剩餘的祭品吃;不夠,又東張西望地到別處去乞討,這就是他吃飽喝足的辦法。妻子回去,把看到的情況告訴妾,說:「丈夫,是我們指望依靠過一輩子的人。現在卻是這個樣子。」於是她和妾一起在院子裏數落丈夫,並且哭起來。而丈夫還不知道,得意洋洋地從外面回來,在妻妾面前大擺威風。

在君子看來,人們用來追求升官發財、榮華富貴的手段,能使他們的妻妾不感到羞恥,不相對而哭的,實在是太少了。

賞析

這篇短文通過一個生動的故事,辛辣地諷刺了那些追求富貴利達而使用不體面手段的人。故事中的齊人,在妻子和妾面前僞裝出一副與富貴之人交往的假象,而實際上卻在墓地乞討祭品,其行爲醜陋而可笑。他的妻子在發現真相後的悲傷與數落,以及齊人回家後的得意樣子形成鮮明對比,增強了諷刺效果。作者以這個故事爲切入點,延伸到對社會上那些爲求富貴不擇手段之人的批判,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和警示作用。這種以小見大、通過具體事例表達觀點的手法,使文章更具說服力和感染力。

孟子

孟子,名軻,或字子輿,華夏族(漢族),鄒(今山東鄒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後世追封孟子爲“亞聖公”,尊稱爲“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共同編寫完成。 ► 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