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乾多是釣人居,柳陌菱塘一帶疏。

出自 王士禛 的《 真州絕句·其四
江干多是釣人居,柳陌菱塘一帶疏。 好是日斜風定後,半江紅樹賣鱸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江乾:江邊,河邊的岸上。
  • 釣人居:指以釣魚爲生的人家。
  • 柳陌:長滿柳樹的小路。
  • 菱塘:種有菱角的池塘,常見於江南水鄕。
  • 一帶疏:形容分佈稀疏,形成了一片開濶的空間。
  • 好是:最好是在。
  • 日斜:傍晚時分,太陽快要落山。
  • 風定:沒有風,水麪平靜。
  • 半江紅樹:夕陽映照下,江麪上一半的樹木呈現出紅色。
  • 鱸魚:一種淡水魚,味道鮮美,常引人垂釣。

繙譯

河邊多住著悠閑的釣翁,柳樹林和菱角塘之間點綴著稀疏的房屋。最美的時刻是在傍晚風停之後,夕陽斜照,半江的紅樹映襯下,漁民們開始售賣新鮮的鱸魚。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江南水鄕的甯靜生活畫麪,通過江邊的釣翁、柳陌和菱塘,展現了漁村的閑適與恬淡。詩人特別選取了日斜風定的時刻,那是捕魚的最佳時機,也是漁民們結束一天勞作,開始售賣鱸魚的時候。半江紅樹的畫麪,不僅渲染了溫馨的氛圍,也寓含了時光流轉的美好。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優美,讓人感受到古代文人墨客對自然與生活的深深熱愛。

王士禛

原名王士禛,賜名士禎,字子眞,一字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世稱王漁洋,諡文簡。山東新城(今桓臺縣)人,常自稱濟南人。清順治十五年(西元一六五八年)進士,康熙四十三年(西元一七〇四年)官至刑部尚書,頗有政聲。清初傑出詩人、文學家,繼錢牧齋之後主盟詩壇,與朱竹垞並稱「南朱北王」。詩論創「神韻」説,於後世影響深遠。早年詩作清麗澄淡,中年轉爲蒼勁。擅長各體,尤工七絕。好爲筆記,有《池北偶談》、《古夫於亭雜録》、《香祖筆記》等。 ► 3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