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把漁竿尋小徑,閒梳鶴髮對斜暉。

出自 張志和 的《 漁父
八月九月蘆花飛,南溪老人垂釣歸。 秋山入簾翠滴滴,野艇倚檻雲依依。 卻把漁竿尋小徑,閒梳鶴髮對斜暉。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爲儲皇定是非。
拼音

譯文

八九月蘆花滿天飛,南溪老人垂釣回來。 秋天的山從隱約映入眼簾,野艇靠着欄杆隱約可見。 拿着魚竿尋找着小路,對着斜陽梳着白髮。 反而是商山四皓多管閒事,爲皇太子定奪是非正誤。

注釋

谿( xī ):同“溪”。重(zhòng)釣:深水中釣魚。 檻:軒廊臨水的欄干。依依,隱約貌。 鶴髮:鶴的羽毛白色,喻老人白髮。斜暉(huī):同“斜輝”,指傍晚西斜的陽光。 翻:反而。四皓:秦末東園公、甪里先生、綺裏季、夏黃公,隱於商山,年皆八十餘,時稱“商山四皓”。傳說漢高祖敦聘不至,呂氏用張良策,令太子卑詞安車,捐此四人與遊,因而使高祖認爲太子羽翼已成,清除了改立太子的意圖。 儲皇:即儲君皇太子。《晉書·成都王穎傳》:“皇太子,國之儲君。”

張志和是中唐詩人,安史之亂後隱居山林,經常泛舟垂釣,不再理會政事。這首《漁父》就是寫他隱逸生活的代表作。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鶴髮:[hè fà] 指白髮,形容年老。
  • 斜暉:[xié huī] 指傍晚的陽光。
  • 四皓:指秦末隱居商山的四位高士,即東園公、綺裏季、夏黃公、甪里先生。因其年高,鬚髮皓白,故稱「四皓」。
  • 儲皇:指太子。

翻譯

八月九月,蘆花隨風飄飛,南溪的老人垂釣後帶着漁具歸來。秋天的山色映入眼簾,翠色慾滴,野艇靜靜地靠在欄杆旁,雲朵依依不捨地圍繞着。老人手持漁竿,沿着小徑悠閒地走着,對着夕陽,悠閒地梳理着白髮。他反而覺得四皓曾經多管閒事,出山爲太子解決紛爭,定奪是非。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隱居老人在秋日垂釣歸來的寧靜生活。詩中,「八月九月蘆花飛」一句,既點明瞭時節,又通過蘆花的飛舞,營造出一種蕭瑟而寧靜的秋日氛圍。後文通過對秋山、野艇、雲朵的細膩描繪,進一步以景寫情,展現了老人內心的平和與超脫。最後兩句則通過老人的自白,表達了他對塵世紛爭的超然態度,以及對隱居生活的滿足和自得。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讚美。

張志和

張志和

張志和,字子同,初名龜齡,漢族,婺州(今浙江金華)人,自號“煙波釣徒”,又號“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詞人和詩人。十六歲參加科舉,以明經擢第,授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唐肅宗賜名爲“志和”。因事獲罪貶南浦尉,不久赦還。自此看破紅塵,浪跡江湖,隱居祁門赤山鎮。其兄張鶴齡擔心他遁世不歸,在越州(今紹興市)城東築茅屋讓他居住。史載唐肅宗曾賜他奴婢各一人,張志和讓他們結婚,取名漁童和樵青。著有《玄真子》集。 ► 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