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報洛橋遊宦侶,扁舟不繫與心同。

夾水蒼山路向東,東南山豁大河通。 寒樹依微遠天外,夕陽明滅亂流中。 孤村幾歲臨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風。 爲報洛橋遊宦侶,扁舟不繫與心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依微:隱約,不清晰。
  • 明滅:忽明忽暗。
  • 亂流:水流湍急。
  • 伊岸:伊水河岸。
  • 朔風:北風。
  • 洛橋:洛陽橋,這裏代指洛陽。
  • 遊宦侶:在外做官的朋友。
  • 扁舟:小船。
  • 不繫:不繫纜繩,比喻心境自由不受拘束。

翻譯

兩岸青山夾水,山路向東延伸,東南方向山口開闊,大河從中流過。 寒樹隱約可見於遠天之外,夕陽在湍急的水流中忽明忽暗。 孤零零的村莊幾年來一直臨近伊水河岸,一隻雁在初晴的北風中飛下。 特此告知在洛陽橋遊玩的朋友們,我乘坐的小船不繫纜繩,心境如同這自由的舟。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從鞏洛乘舟行至黃河時的景色與心境。詩中,「夾水蒼山」、「東南山豁」等句,以開闊的視野展現了自然景色的壯美。而「寒樹依微」、「夕陽明滅」則通過細膩的筆觸,傳達了詩人對遠方景物的深情凝視。後兩句「孤村幾歲臨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風」,不僅描繪了孤寂的村落和飛翔的雁,更隱喻了詩人自身的孤獨與漂泊。結尾「爲報洛橋遊宦侶,扁舟不繫與心同」,則表達了詩人對自由心境的嚮往,以及對遠方朋友的思念與告知。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韋應物詩歌的獨特魅力。

韋應物

韋應物

韋應物,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 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