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身翻不作車塵,萬里得隨君。

出自 五代十國歐陽炯 的《 巫山一段雲
春去秋來也,愁心似醉醺。去時邀約早回輪,及去又何曾。 歌扇花光黦,衣珠滴淚新。恨身翻不作車塵,萬里得隨君。
拼音

譯文

春去秋來,愁上心頭,總是心不在嫣像醉酒了一樣,整日昏昏沉沉。臨別時候你我相約早日回來相見,但是到現在依然不見歸期。 歌舞用的扇子早已舊跡斑斑,衣服上相思的眼淚星星點點。恨自己當初不能化做馬車後滾滾的紅塵,這樣就可以和你朝夕相處,萬里相隨。

注釋

何曾:何能,怎麼能。 黦(yuè):污跡。 翻:反而。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醉醺(xūn):形容醉意朦朧的樣子。
  • 邀約:約定。
  • 回輪:指返回的行程。
  • 何曾:何嘗,哪裏。
  • 歌扇:歌舞時用的扇子。
  • 花光黦(yuè):花色暗淡。黦,指顏色因沾污而變色。
  • 衣珠:衣上的裝飾珠子。
  • 滴淚新:新近滴下的淚水。
  • 恨身:遺憾自己的身體。
  • 翻不作:反而不能成爲。
  • 車塵:車行駛時揚起的塵土。
  • 隨君:跟隨你。

翻譯

春天離去,秋天又來,我的憂愁心情如同醉意朦朧。離去時你曾約定早早返回,但到了離去的時候,你又何嘗回來過。

歌舞用的扇子,花色已經暗淡,衣上的珠子新近滴下了淚水。我遺憾自己的身體不能成爲車行駛時揚起的塵土,這樣就能隨你到萬里之外。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深切的思念和無法隨行的遺憾。詩中,「春去秋來」不僅描繪了時間的流轉,也隱喻了詩人心情的變遷。通過「愁心似醉醺」的比喻,形象地展現了詩人因思念而心神不寧的狀態。後半部分通過對「歌扇」、「衣珠」的描寫,進一步以物喻情,表達了詩人對離人的深切思念和無法隨行的無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五代十國時期詩歌的獨特魅力。

歐陽炯

歐陽炯

名或作迥。五代末宋初益州華陽人。善文章,尤工詩詞。少事前蜀王衍爲中書舍人。國亡,降後唐,補秦州從事。後復入蜀,事後蜀孟知祥,累官門下侍郎,兼戶部尚書,同平章事。從孟昶歸宋爲翰林學士。宋太祖開寶四年,嶺南平,議遣炯祭南海,稱病不出,被罷職。旋卒。其詞多寫豔情,今存四十餘首。又著有《花間集序》。 ► 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