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經年,杳杳音塵都絕。

出自 賀鑄 的《 石州慢
薄雨收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闊。長亭柳色才黃,遠客何人先折?煙橫水漫,映帶幾點歸鴻,平沙消盡龍荒雪。猶記出關來,恰如今時節。 將發,畫樓芳酒,紅淚清歌,便成輕別。回首經年,杳杳音塵都絕。欲知方寸,共有幾許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結。憔悴一天涯,兩厭厭風月。
拼音

譯文

薄雨收斂寒氣斜陽撥開天晴,天地間到處洋溢着春的氣息。十里長亭路邊的柳樹已嫩黃,不知何人倚馬折柳以送行?春天河水漫漫流淌煙靄漫空,映帶着遠天的幾點歸來的鴻雁,廣闊的荒塞上春雪完全消融。還記得出關時也是這樣情景。出發前你在畫樓爲我餞行時,你流着淚爲我唱哀怨的歌聲,沒有想到竟然這樣輕易離別。回首往事已經一年音信全無,你要知道我心裏有多少新愁?就像芭蕉捲曲丁香打結重重。又是如同遠隔天涯一樣憔悴,兩地苦相思空對風清和月明。

注釋

薄雨:小雨。 空闊:廣闊。 平沙:廣袤的沙漠。 龍荒:指塞外荒漠。古時沙漠中有地名曰「白龍堆」,故又稱沙漠爲龍沙或龍荒。唐·王龍標《從軍行》:「表請回軍掩塵骨,莫教兵士哭龍荒。」 出關:出塞。關,此指河北臨城,古代爲北去的關口之一。 恰如:恰恰是。 畫樓:有彩繪裝飾的華麗樓閣。 芳酒:美酒。 紅淚:原指泣盡而繼之以血。此處指和著胭脂的淚水。 經年:經歷很多歲月,形容時間很長。 杳杳(yǎoyǎo):形容遙遠。 音塵:音信,消息。 方寸:喩心。 丁香結:丁香的花蕾。唐、宋詩詞中多用以喩愁思糾結。牛嶠《感恩寺》:「自從南浦別,愁見丁香結。」南唐中主《浣溪沙》:「靑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厭厭:通「懨懨」,憂愁苦悶的樣子。 風月:風和月,泛指景色。

此詞爲抒寫相思別情之作。上闋寫北國早春景物。「薄雨」二句以薄雨、斜照之意象組合成一幅北國早春雨後斜陽、春意空闊之境。「長亭」二句插入長亭送別,遠客折柳,乃詞人見北國早春柳色纔黃,頓時閃現出當初離別京師,出關赴任,折柳送別情景。「烟橫」三句寫詞人遠望暮靄煙雲橫空彌漫於長河水際,幾點歸鴉映帶其間,荒原積雪已被東風消融,更具象地展現出北國早春的荒野和蒼茫。「還記」二句勾聯今昔,觸發對京都戀人的懷思。前面一路寫景,到此一筆打住,上闋的煞尾,實屬全詞脈絡的關鍵。 下闋由寫景轉入敍事。回首京都戀人送別情景:她備好酒宴爲我餞別,流著傷心的淚水,唱著哀怨的歌曲。「頓成輕別」感慨離別經年,音塵渺茫。「欲知」五句寫突接京都戀人詩篇,抒發相思。這首詞從眼前追憶過去,從過去回到現在,想到日後,幷且極其巧妙地把時間遷移和內心的活動,交織在寫景、敍事、抒情之中,餘味無窮。

賞析

這是一首傷別懷人之作。 上闋寫關外的初春景色。前三句寫冬去春來的萬物剛剛復蘇,小雨收斂了寒氣,斜陽逗弄著晚睛,春意盎然。「薄雨」、「斜照」表現出初春的暖意融融,一个「收」字、一箇「弄」字精當巧妙地描繪出了日暮天晴之景,其中「弄」字則運用擬人的手法,把春景寫活,更顯得生動活潑。「薄雨」二句以薄雨、斜照之意象組合成一幅北國早春雨後斜陽、春意空闊之境,寒、空二字透露出詞人冷落、孤寂的心情。「春意空闊」用字簡潔,締領下文的近景和遠景描寫。「長亭」以下幾句具體描寫關外的景色。柳色微黃,纔露新芽。不知有哪一位送別的人,傍著馬先將它攀折下來。古有折柳贈別之意,在這裏表現出思歸的人已經迫不及待的踏上歸途了。在欲歸未歸之際,不禁遙想起,當初出關時也正是現在這箇時候。煙霧艨朧,一片蒼茫,在黃昏的暮色下,一群大雁正披著夕陽的餘輝歸來了。寫雁寄情。雁歸也象徵著人的歸心似箭。「烟橫」三句承「春意空闊」而下,寫詞人遠望暮靄煙雲橫空彌漫於長河水際,幾點歸鴉映帶其間,更具象地展現出北國早春的荒野和蒼茫,詞人羈宦飄泊的寂寞感潛蘊於景中。「東風消盡龍沙雪」一句再次點明人所處的特殊的地域環境邊塞,也交代了前文所見所感的動因。 下闋是追憶當年出關之時的情景和抒發如今離愁的情懷。「將發」緊承「猶記」,引出當年餞別宴的場景。「畫樓」三句寫別時情態,而又透露出無限悔恨之情。酒樓裏酒香撲鼻,喝著美酒,聽著伊人唱著動聽的歌曲爲自己送行,就這樣,輕易地離開了她。「輕」字著意表現出作者當年的年輕稚氣。未曾嘗過人間悲歡離合之苦,如今纔深深地感悟到。尤其是一年又一年之後,音信蹤迹全無更加深了這種悔恨。這兩句語淺情深,道出別後相思與相思而不能得的凄苦。在思、悔、愁中不禁感嘆,「欲知方寸,共有幾許新愁」,這三句更進一步,繼苦寫愁,先以一箇問句引出詩人別後之「愁」,繼寫雨後的芭蕉與丁香,明是寫景,實是寫情,以景襯情,繪出愁之深,愁之切。「新」字説明愁苦不斷,雙方的愁思伴隨著時間愈結愈深,就像「芭蕉不展丁香結」一般。如何也解不開這思念與憂愁。最後兩句直接抒情,表達作者的愁苦之境,衹能獨自在天涯望斷愁腸,雙方都對著風月傷神。下闋開始四句緊承上闋結尾,回顧臨別情事,雖一刹輕易別去,而往事歷歷,記憶猶新。中以「回首」二句略提別後景況,最足牽人情思。欲知三句所寫新愁之狀,「芭蕉」句乃取用李義山《代贈》一首成句「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甚爲自然合貼,且預示結尾二句意。結尾二句則綰合彼此雙方,以見兩情之未了。全詞都籠罩著哀愁的氣氛。 全詞由寫現在的歸心似箭,到追憶過去的輕易離別,又回到眼前的思念苦痛,結構精巧,筆勢連貫流暢,「愁情」貫穿於始終。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薄雨:小雨。 弄晴:展現出晴天。弄,逗弄、展現 。 長亭:古代路旁供行人休息或餞別的亭子。 倚馬:靠在馬旁,體現臨行前的場景。 煙橫:煙霧橫布。 龍沙:一般指塞外沙漠之地 。這裏指塞外。(lóng shā) 紅淚:佳人的眼淚,因美女化妝,淚水流經臉頰會留下紅色印記,所以稱爲紅淚。 經年:經過一年或若干年。 杳杳(yǎo yǎo):形容遙遠。 音塵:音信。 方寸:指內心。 丁香結:丁香的花蕾,常用來象徵愁緒。 厭厭:精神不振的樣子 ,形容憂愁苦悶。

翻譯

小雨剛剛停歇,驅走了殘留的幾分寒意,西斜的陽光輕撫雲朵,展現出一片晴空,春日的景象遼遠空闊。路邊長亭邊的柳色纔剛剛泛出嫩黃,此時又是誰騎在馬上率先折下柳枝?煙霧在水面瀰漫,遠遠地映襯着幾點歸來的大雁,廣袤的平地上,塞外的積雪也已經消融殆盡。還記得當初出關的時候,正好也是這樣的時節。

當初即將出發之時,你在畫樓準備了美酒爲我餞行,流着淚輕聲歌唱,不知不覺之間,就輕易地分別了。回首過去這麼多年,你那裏一點音信都沒有,如同消失在了茫茫天地間。想要知道我內心究竟有多少深沉的愁緒?就像那還未展開的芭蕉葉,以及糾結成一團的丁香花骨朵。此時,我們各自在天涯一方,因相思而憔悴,對這清風明月也都心生厭煩。

賞析

這首《石州慢》是賀鑄的代表作之一,此詞以寫景起興,情由景生,將離別的愁緒、對愛人的思念抒發得淋漓盡致。上闕通過對早春景象細緻入微的描寫,如「薄雨收寒,斜照弄晴」營造出一種空闊又略帶惆悵的氛圍,「長亭柳色才黃」巧妙地利用了古人折柳送別的習俗,埋下了離別的伏筆。「煙橫水漫,映帶幾點歸鴻,平沙消盡龍沙雪」描繪出宏大開闊的畫面,襯托出詞人心境的寂寥。「猶記出關來,恰如今時節」由眼前景回憶起當初出關的情景,自然地引出下文。

下闋直接進入對當年離別場景的追敘,「畫樓芳酒,紅淚清歌,便成輕別」短短几句生動地描繪出離別時的傷感場面。一個「輕」字,道出了當時不知道離別的痛苦,如今回想起來悔恨萬千。「回首經年,杳杳音塵都絕」,寫歷經歲月,音信全無,更增添了思念之苦 。「欲知方寸,共有幾許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結」巧妙地化用比喻,將心中複雜糾結的愁緒具象化,無比精妙。結尾 「憔悴一天涯,兩厭厭風月」,作者設想對方也一樣在天涯遭受相思煎熬,彼此因憂愁痛苦而精神不振,即便面對清風明月這樣美好的景色也毫無興致,令人對這段深沉真摯的感情感慨萬千,餘味悠長 。整首詞情景交融,情感細膩,詞章華美,體現了賀鑄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賀鑄

賀鑄

賀鑄,北宋詞人。字方回,號慶湖遺老。漢族,衛州(今河南衛輝)人。宋太祖賀皇后族孫,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稱遠祖本居山陰,是唐賀知章後裔,以知章居慶湖(即鏡湖),故自號慶湖遺老。 ► 87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