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詩客,愛僧家。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椀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
拼音
注釋
碾雕白玉:茶碾是白玉雕成的。
羅織紅紗:茶篩是紅紗製成的。
銚:煎茶器具。
麴塵花:指茶湯上面的餑沫。
序
一字至七字詩,俗稱寶塔詩,在中國古代詩中較爲少見。元稹的這首寶塔詩,先後表達了三層意思:一是從茶的本性說道了人們對茶的喜愛;二是從茶的煎煮說到了人們的飲茶習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說到了茶能提神醒酒。翠綠,香清高,味甘鮮,耐沖泡。此茶不僅可以消暑解渴生津,而且還有激情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
此詩一開頭,就點出了主題是茶。接着寫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是倒裝句,說茶深受“詩客”和“僧家”的愛慕,茶與詩,總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寫的是烹茶,因爲古代飲的是餅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葉碾碎,再用紅紗製成的茶羅把茶篩分。第五句寫烹茶先要在銚中煎成“黃蕊色”,爾後盛載碗中浮餑沫。第六句談到飲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飲。到結尾時,指出茶的妙處,不論古人或者今人,飲茶都會談到精神飽滿,特別是酒後飲茶有助醒酒。
這首詩饒有趣味,描寫上,有動人的芬芳:香葉,有楚楚的形態:嫩芽、麴塵花,還有生動的色彩:“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飲茶之時,應是夜後陪明月,晨前對朝霞,真是享受着神仙般快樂的生活,可謂“睡起有茶飴有飯,行看流水坐看雲”(《癡絕翁》)。茶還可以洗盡古人今人之不倦,這是茶的神奇妙用。
首先要說這首詩的獨特之處。元稹以寶塔的形式來排列詩歌,不僅形式特別,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同時也描繪了茶的形態、功用和人們對它的喜愛之情。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碾雕白玉:把茶餅放在白玉雕成的碾子裏碾碎。碾,niǎn,把東西軋碎或壓平的器具。
- 銚:diào,一種煮茶器具。
- 椀:wǎn,同「碗」。
- 麴塵花:指茶湯上面的餑沫。
翻譯
茶啊, 有着芬芳的香氣,鮮嫩的芽葉。 讓詩人傾慕,受僧人喜愛。 用白玉雕成的碾子來碾碎,再用紅紗製成的篩子來篩濾。 用銚煎煮呈現出黃色的茶湯,倒入碗中浮動着如麴塵般的花。 夜晚之後邀請它陪伴明月,早晨之前讓它面對朝霞。 洗淨了古今之人而不會讓人倦怠,就知道醉酒之後哪裏還值得誇讚。
賞析
這首詩別出心裁,從一個「茶」字開始,逐句增添字數,從一字遞增至七字,既是對茶的描繪,也是一種獨特的文字遊戲。詩中描繪了茶的形態、香氣,以及它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既受文人墨客喜愛,也爲僧人所鍾情。描述了製茶的過程和煮茶的情景,以及人們在不同時間與茶相伴的場景。最後還強調了茶能讓人清醒不倦,其意義超越了醉酒後的迷離。整首詩形式新穎,內容生動,將茶的形象和人文氣息展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