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煖繁弦脆琯,萬家競奏新聲。

出自 柳永 的《 木蘭花慢
拆桐花爛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豔杏燒林,緗桃繡野,芳景如屏。傾城。盡尋勝去,驟雕鞍紺幰出郊坰。風暖繁弦脆管,萬家競奏新聲。 盈盈。鬥草踏青。人豔冶、遞逢迎。向路傍往往,遺簪墮珥,珠翠縱橫。歡情。對佳麗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傾。拚卻明朝永日,畫堂一枕春酲。
拼音

譯文

桐樹花開絢麗爛漫,一陣疏雨剛過,郊外一片晴明清新,如同洗過一般。豔麗的紅杏林猶如燃燒的火焰,淺紅色的緗桃花裝扮着郊野,美景似畫屏。清明踏青的人們傾城空巷而出,全都爲遊賞名勝而去。人們縱馬駕車奔向遠郊。暖風中吹來陣陣繁密清脆的管絃樂聲,千家萬戶競相奏起新穎美妙的音樂。 遠郊佳麗如雲。踏青隊伍裏,少女們採花鬥草,豔麗妖冶的歌女遞身迎合、不停地招呼交往。對面路旁到處可見遺簪墜珥的歡飲不拘形跡之人,盛裝美女更是縱橫遍野。面對如此衆多佳麗,歡愛之情油然而生。縱情暢飲,陶然大醉如玉山傾倒。拚着明日醉臥畫堂,今朝則非盡醉不休。

注釋

幰(xiǎn):車上帷幔。 踏青:春季郊遊。秦味芸《月令粹編·卷四》引馮應京《月令廣義》云「蜀俗正月初八日,踏青遊冶」,又《月令粹編·卷五》引費著《歲華紀麗譜》云「二月二日踏青節,初郡人遊賞,散在四郊」,又《月令粹編·卷六》引李淖《秦中歲時紀》云「上巳(三月初三)賜宴曲江,都人於江頭禊飲,踐踏青草,謂之踏青履」。舊俗以清明節爲踏青節。 豔冶:豔麗,猶言妖冶。 遞:驛車,驛馬。 往往:處處。 珥:音耳,古代珠玉耳飾。《倉頡篇》「珥,珠在珥也。耳璫垂珠者曰珥。」 罍:音雷。古器名,容酒或盛水用。《詩·周南·卷耳》有「我姑酌彼金罍」,《爾雅·釋器》郭璞注云「罍形似壺,大者受一斛」。 永:長,兼指時間或空間。 酲:音呈,病酒也。

此詞描繪清明的節日風光,側面地再現了宋真宗、仁宗年間社會升平時期的繁勝場面。清明時節風和日暖,百花盛開,芳草芊綿,人們習慣到郊野去掃墓、踏青。這首詞就以北宋江南清明郊遊爲再現對象,生動地描繪了旖旎春色和當時盛況,是一首典型的「承平氣象,形容曲致」之作。
柳永

柳永

柳永,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並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 ► 2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