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何時見,高鞦此日生。

出自 杜甫 的《 宗武生日
小子何時見,高秋此日生。 自從都邑語,已伴老夫名。 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 熟精文選理,休覓綵衣輕。 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 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傾。
拼音

注釋

小子:指杜甫的兒子杜宗武,小名驥子。 見(xiàn):出生。 高秋:八九月份。宋子侯詩:“高秋八九月。” 都邑語:《大戴禮》:百里而有都邑。此處指在成都寫的詩。宗武是作者幼子,乳名驥子,作者多次寫詩稱贊他。如《遣興》:“驥子好男兒,前年學語時,問知人客姓,誦得老夫詩。” 老夫:杜甫自謂。 詩是吾家事:杜甫祖父杜審言,以詩知名於世,爲“文章四友”之一。杜甫認爲詩爲自己的家學,故云。 人傳世上情:承上句,意爲詩是杜家祖輩以爲的事業,人們會以爲我在成都給你寫詩這衹是世間尋常的父子情。 文選:指《文選》,南朝梁蕭統所編先秦至梁的詩文總集。集古人文詞詩賦凡三十卷,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文學總集。 休覓彩衣輕:這句是説不必像老莱子身穿彩衣在雙親身邊嬉戲。《列女傳》載,老莱子行年七十,著五色彩衣,以娛雙親。 凋瘵(zhài):老病。 筵(yán)初秩(zhì):生日之筵剛排好。《詩經·小雅·賓之初筵》:“賓之初筵,左右秩秩。”古代舉行大射禮時,賓客初進門,登堂入室,叫初筵。後泛指宴飲。又解:十歲爲一秩,初秩即第一箇十年,此時宗武十三歲,此處爲約指。 欹(qī)斜:傾斜,歪斜。杜甫衰弱多病,筵席間不能端坐,故云“欹斜”。 流霞:傳説中的仙酒。形容美酒。流霞亦指浮動的彩雲,聯想到仙人餐霞,故云“分片片”。奇思妙想,用法奇特。 涓滴:一滴滴。 徐傾:慢慢地飲酒。杜甫因病,不能多飲酒,故云。

《宗武生日》這是杜甫爲勉勵他幼子宗武寫的一首詩。詩人要兒子發揚和繼承寫詩的家風,告誡其子要趁靑春年少及早努力,熟精《文選》,繼承父志,不要像古代的老萊子,七十歲還在父母面前嬉戲,以娛樂父母。最後説自己以衰病之軀,還爲兒子的生日開筵祝賀一番。詩中殷切勉勵兒子遠紹家學,體現了杜甫的教育思想,足見父子之情深厚。

賞析

宗武是詩人的幼子,詩人曾多次提到幷稱贊他,在《憶幼子》詩中説:“驥子春猶隔,鶯歌暖正繁。別離驚節換,聰慧與誰論。”在《遣興》中説:“驥子好男兒,前年學語時:問知人客姓,誦得老夫詩。”説明宗武聰慧有才,可惜沒有詩傳下來。杜甫死後,是由宗武的兒子嗣業安葬的,幷請元稹作墓誌銘,人稱不墜家聲。 首句的意思是:何時看到小子的誕生,高秋的今天正是呱呱墜地之時,點名宗武生日的時間。次句“自從都邑語,已伴老夫名。”回想昔日寫詩贊宗武懂事乖巧,宗武也隨著詩文的傳播而被人熟知,字裏行間透著些許自豪。“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杜甫的遠祖杜恕、杜預是漢、晉時的名臣名儒,祖父杜審言更是初唐著名詩人,詩人自己更是以詩著稱於世,故勖勉宗武:詩是我家祖輩相傳的事業,要繼承和發揚,不僅是一般的世間親情而已。“熟精文選理,休覓彩衣輕。杜甫自己得力於《文選》,所以勉勵兒子熟讀精硏,繼承父志,不要像古代的老萊子,七十歲時穿著彩衣在父母面前嬉戲,以娛樂父母。最後兩句説自己以衰病之軀,還在爲小兒子的生日開筵祝賀一番,父子深情,躍然紙上,字裏行間也透出些許悲凉,適逢亂世,國破家離,不知何時纔能相見,即使分隔兩地,拖著病體也要爲兒子擺生日宴席,寫詩勉勵宗武,此情可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宗武:杜甫的兒子。
  • 凋瘵(diāo zhài):形容衰敗、睏乏。
  • 筵(yán):酒蓆。
  • 初秩(zhì):剛開始。
  • 欹(qī)斜:傾斜。

繙譯

兒子什麽時候能見到,在這深鞦的日子出生。自從在都城交談之後,就一直伴隨我這個老頭的名聲。寫詩是我們家的傳統,人們傳頌著世間的情。要熟練精通《文選》的道理,不要衹尋求那身著彩衣的輕松生活。在這貧病交加剛設酒蓆時,歪斜著都坐不成。流霞分成一片片,像涓涓細流慢慢傾倒出來。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寫給兒子宗武生日的詩。詩中表達了對兒子的期望和關愛。首聯點明兒子出生的時間“高鞦此日生”。頷聯說明兒子與自己名聲相連。頸聯強調家學淵源,期望兒子精研文學。尾聯則描繪了儅時的情景,即便生活窮睏,但仍有流霞美酒,躰現出一種雖処睏境卻依然豁達的心態。全詩語言質樸,感情真摯,既有對兒子的期許,也有對生活現狀的感慨。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