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拼音
注釋
憶秦娥:是詞牌名,源於李白的詞句“秦娥夢斷秦樓月”。雙調,仄韻格,四十六字。該詞牌名的最早出李白《憶秦娥·簫聲咽》詞。此調別名甚多,計有《秦樓月》、《玉交枝》、《碧雲深》、《雙荷葉》,而《秦樓月》則與《憶秦娥》同取詞中首句爲之名。
西風烈:列,凜烈、猛風;西風勁厲。
長空雁叫霜晨月:在霜晨殘月映照下,在煙霧茫茫的長空中,有飛雁在叫喚。這兩句是記拂曉情景,時婁山關戰鬥已經勝利結束。
霜晨月:疊句,類似音律上的和聲,有連鎖作用,詳見詞牌憶秦娥。
馬蹄聲碎:碎,碎雜,碎亂。
喇叭聲咽:喇叭,一種管樂器,即軍號。咽,嗚咽、幽咽,聲音因阻塞而低沉。
雄關漫道真如鐵:雄關,雄壯的關隘,即指婁山關。漫道,徒然說,枉然說。人們徒然傳說婁山關堅硬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邁步,跨步、大踏步。從頭越,即爲頭越。張相《詩詞曲語詞彙釋》:“爲頭,猶雲從頭,或開始也。”有重頭再開始的意思。說的是從頭大踏步越過雄關,卻隱約透露着當時戰略任務受挫,要對長征計劃從頭再作部署,且有取得勝利的堅定不移的信心。
蒼山如海:青山起伏,像海的波濤。
殘陽如血:夕陽鮮紅,像血的顏色。
序
此詞寫於1935年,描寫了紅軍鐵血長征中征戰婁山關的緊張激烈場景。通過在戰爭中積累多年的景物觀察,以景入情,情中有景,從內到外表現了作者面對失利和困難從容不迫的氣度和博大胸懷。
賞析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簡煉地指出了戰鬥的時間、景候,還創造出一個壯烈的抒情氛圍。一開始三個字“西風烈”,悲聲慷慨高亢,英雄落寞之情劃破寒空,直上雲天。其中尤其這個“烈”字,讓人讀來不禁淚雨滂沱,猶如置身凜冽的西風之中聳然動容,平添悲壯。清晨,寒霜漫天,西風猛烈地吹蕩,曉月依然掛在天邊,這時雁的叫聲陣陣傳來,長空浩大無涯,大雁哀涼清幽,悽婉悠長的景緻出現了,音律前(第一句)急後(第二句)慢,在鮮明的對比中產生迴腸蕩氣之感,更增添幾分冷峻與悲壯。透過這種情調,讀者可以想象到即將來臨的戰鬥的緊張和艱險。“霜晨月”雖讀上去是三字一頓,但一幅曉月寒霜圖幻化而出,而在圖中美麗的大雁也爲這美麗晨景感動得如歌如泣了。這種手法似取自馬致遠的“古道西風瘦馬,小橋流水人家”,但在渲染氣氛的效果上有過之而無不及。‘就在這霜、晨、月中,在肅殺的西風及大雁的悽聲中,在聲、色、音的交融中,人物出場了。
第四、五句,嗒嗒的馬蹄與嗚咽的軍號聲遠近唱和,起伏迭蕩,在山間迴環向前。前面三行已層層鋪開了這樣一個悲烈的風景,就在這霜華滿地,殘月當空的風景中,紅軍的長征壯懷激烈猶如易水之寒。詩人僅用“馬蹄”“喇叭”代表紅軍,又用“碎”與“咽”形容心境,用字凝鍊、準確、優美,情景相得益彰。《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在斷鴻聲裏,憂愁風雨中:“倩何人,換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辛棄疾的詞在毛澤東的這首詩尤其上半闋得到了完美的應和,可堪英雄蒼涼之氣難分伯仲。
跟着,“霜晨月”這一景句的重複,固然是詞牌的規定,同時又起着聯繫下文的作用。“馬蹄聲碎,喇叭聲咽”兩句,把紅軍行動生動地描繪出來了。作者以表現事物形貌的“碎”來形容馬蹄聲,以“咽”來描繪喇叭聲,準確而精彩。“碎”,表明馬蹄聲急而低;“咽”,除了表明喇叭聲不怎麼嘹亮之外,還暗示了戰鬥的壯烈。從這兩種有代表性的聲音的描繪中,可以體會到紅軍行動的機敏。事實上,紅軍就是把敵人打個措手不及,拿下這座易守難攻的雄關的。詞沒有直接描敘戰鬥的過程,但從這兩個句子中可以想象到戰鬥的緊張和劇烈。
上闋這四句寫景,實則非自然之景,實是作者眼中之景,如王國維所說的“景中有我”,實在是寫情中之景,以表達景中之情,寫作者之所感所想。所以,這裏的景物描寫其實不過是作者的真實感受的外化景象,是作者當時的心情投射在周圍景物時所看到的事物。正因爲寒冷,才覺得西風烈,正因爲路難行,才覺得霜重;正因爲心情沉鬱,才聽得雁叫悽苦,馬蹄聲碎,喇叭聲咽。而這也正是紅軍當時冬夜行軍的真實寫照。上闋的整體色調的灰暗的,天色未亮,悽風冷月,行軍困苦,可謂沒有一點亮色。上闋確定的基調是陰沉抑鬱的,一句“馬蹄聲碎,喇叭聲咽”讓人變得心情沉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西風烈: 西方的寒風吹得猛烈。
- 長空雁叫霜晨月: 長遠的天空中,大雁在霜凍的早晨發出叫聲,月亮還掛在天邊。
- 馬蹄聲碎: 馬匹踏過地麪的聲音細碎而急促。
- 喇叭聲咽: 號角聲低沉而壓抑。
- 雄關漫道真如鉄: 婁山關這樣的險峻關隘,其歷史道路漫長且艱難,倣彿鋼鉄一般堅固。
- 而今邁步從頭越: 如今我們重新開始,跨越這道難關。
- 蒼山如海: 蒼翠的山巒像大海一樣連緜起伏。
- 殘陽如血: 夕陽餘暉映照下的山色猶如鮮血般鮮明。
繙譯
凜冽的西風呼歗,清晨的霜凍中大雁在長空中哀鳴,月光灑落大地。馬蹄聲和軍號聲交織在一起,顯得淒涼而堅定。 這雄偉的關隘之路,曾是如此艱難,如今我們重振旗鼓,從頭開始前行。眼前是如大海般浩渺的青山,夕陽映照下,山色宛如流淌的鮮血。
賞析
這首詞是毛澤東在長征途中,行經婁山關時所作,充滿了豪情壯志與革命的決心。"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描繪了嚴酷的自然環境,同時也象征著紅軍麪臨的嚴峻挑戰。"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通過細節刻畫,展現了戰鬭的緊張與悲壯。"雄關漫道真如鉄"形象地比喻了歷史的艱難,但"而今邁步從頭越"表達了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最後兩句以壯麗的景色收尾,寓意著革命事業的光明前景,即使麪臨睏難,也依然充滿希望。整首詞氣勢磅礴,情感深沉,躰現了毛澤東的領導力和革命樂觀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