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得失間,焉足相譏理。
十日出暘谷,弭節馳萬里。
經天耀四海,倏忽潛濛汜。
誰言焱炎久,遊沒何行俟。
逝者豈長生,亦去荊與杞。
千歲猶崇朝,一餐聊自已。
是非得失間,焉足相譏理。
計利知術窮,哀情遽能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暘(yáng)谷:古代神話中太陽升起的地方。
- 弭(mǐ)節:駐節,停車。
- 濛汜(sì):古代神話中太陽晚上停住的地方。
- 焱(yàn)炎:火焰,這裏指太陽的光芒。
- 崇朝:從天亮到早飯時,比喻時間短暫。
翻譯
十天太陽從暘谷升起,停車奔馳萬里之遙。 經過天空照耀四海,忽然又潛藏到濛汜。 誰說太陽炎熱長久,遊走之後又能有何期待。 逝去的事物怎會永遠存在,就如同荊棘與枸杞。 千年也好像只是一個早晨,一頓飯就姑且自我滿足。 在是非得失之間,哪裏值得互相譏諷評理。 計較利益就知道辦法會窮盡,悲哀的情緒就能立刻停止。
賞析
這首詩富有哲理和對人生的思考。詩歌開篇描繪太陽的運行,從暘谷升起,經天耀海又潛於濛汜,象徵着事物的變化和無常。接着指出沒有什麼是永恆的,包括焱炎之熱,事物都會消逝。後面提到時間的短暫和自我滿足的態度,以及不必過於在意是非得失。最後強調過分計較利益會陷入困境,而停止悲哀情緒則更爲重要。整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對宇宙、人生和世事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