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厭蒙密,曠然銷人憂。

危徑幾萬轉,數里將三休。 迴環見徒侶,隱映隔林丘。 颯颯松上雨,潺潺石中流。 靜言深溪裏,長嘯高山頭。 望見南山陽,白露靄悠悠。 青皋麗已淨,綠樹鬱如浮。 曾是厭蒙密,曠然銷人憂。
拼音

注釋

大散:古關名,又稱散關,故址在今陝西寶雞市西南大散嶺上,爲川陝間交通要道。 瞪道:登山石徑。 黃牛嶺:按之輿圖,當在古黃牛堡附近。《大清一統志·卷二三八》:“黃牛堡,在鳳縣(今屬陝西)東北一百一十五里……五代周顯德二年,王景攻蜀入散關,拔黃牛砦”。 三休:多次休息。 “靜言深溪裏,長嘯高山頭”句:陸機《猛虎行》:“靜言幽谷底,長嘯高山岑”。 南山:終南山,也即秦嶺。 日:全詩原作“露”,據靜嘉堂本等改。 靄:形容遠。悠悠:遠貌。 蒙密:謂草木繁茂,掩蔽甚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危徑:高而險的山路。
  • 三休:多次休息。出自《戰國策》,「累三嘆而得息,謂此臺爲三休臺」,形容路途艱難、行程疲憊。
  • 徒侶:同行的夥伴。
  • 隱映:時隱時現。
  • ****颯颯(sà sà):形容風吹松葉等的聲音。
  • 靜言:安靜、靜默,有沉思之意 。言,語助詞,無實義。
  • ****靄(ǎi):霧氣。
  • ****青皋(gāo):青色的水澤或水田。
  • 蒙密:指山林茂密幽深的樣子 。
  • 曠然:開朗、開闊的樣子。

翻譯

那高險的山路盤旋往復無數次,走了數里路我們多次停下來休息。 山路迴環曲折之間,時不時能看見同行的夥伴,他們的身影在樹林和山丘間時隱時現。 松葉上,傳來陣陣颯颯的雨聲;岩石中,溪水潺潺流淌。 我安靜地坐在這深深的溪谷裏,在高山之巔放聲長嘯。 遠遠望見南山的南面,白露瀰漫,霧氣悠悠。 那青色的水田秀麗而潔淨,綠樹鬱鬱蔥蔥,彷彿漂浮在水汽之上。 以前我曾經厭煩這山林的茂密幽深,如今眼前的開闊美景竟消除了我心頭的憂愁。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大散關以東,經深林密竹、磴道盤曲之地前往黃牛嶺、黃花川途中的所見所感。開篇「危徑幾萬轉,數里將三休」渲染出山道的艱險難行。中間「颯颯鬆上雨,潺潺石中流」兩句,一動一靜,聲色兼備,以聲襯靜,將山林的清幽靜謐刻畫得十分生動。「靜言深溪裏,長嘯高山頭」則通過詩人在溪裏靜思、山頭長嘯的舉動,展現出詩人與自然的相融,傳達出一種超脫、豁達的心境。詩的後半部分描寫望見南山陽的美麗景色,「白露靄悠悠」「綠樹鬱如浮」,畫面開闊且富有色彩感。最後,詩人由之前對山林幽深的厭煩,到現在因美景而憂愁消散,在心境轉變中,表達出對自然美景的領略和內心的豁然開朗。整首詩語言清新自然,描繪細膩,情景交融,既展現了大自然的絕美風光,又表現了詩人豐富的內心世界 。

王維

王維

王維,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