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前橫笛斜吹雨,醉裡簪花倒著冠。

黃菊枝頭生曉寒。人生莫放酒杯幹。風前橫笛斜吹雨,醉裏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盡清歡。黃花白髮相牽挽,付與時人冷眼看。
拼音

譯文

深秋的清晨,黃菊枝頭顯露出了陣陣寒意,人生短促,今朝有酒今朝醉。冒着斜風細雨吹笛取樂,酒醉裏倒戴帽子、摘下菊花簪在頭上。要趁着身體健康努力加飯加餐,在佳人歌舞的陪伴下盡情歡樂。頭上黃花映襯着斑斑白髮,兀傲的作者就要以這副疏狂模樣展示在世人面前,任他們冷眼相看。

注釋

史應之:據黃庭堅《山谷詩內集》卷十三《戲答史應之三首》任淵注:史應之,名鑄,眉山人,落魄無檢,喜作鄙語,人以屠僧目之。客瀘、戎間,因得識山谷。 莫放:勿使,莫讓。 簪(zān)花:以花插頭。倒著冠:倒戴着冠兒。此句暗用山簡典故,表現不拘世俗、風流自賞的生活態度。《世說新語·任誕》“山季倫爲荊州,時出酣暢。人爲之歌日:‘山公時一醉,徑造高陽池。日暮倒載歸,茗芋無所知。復能乘駿馬,倒著白接籬。”’白接籬,頭巾。 且加餐:《古詩十九首》:“棄捐勿複道,努力加餐飯。”李白《代佳人寄翁參樞先輩》:“直是爲君餐不得,書來莫說更加餐。” 黃花:同黃華,指未成年人。白髮:指老年人。牽挽:牽拉,牽纏。 付與:給與,讓。 冷眼:輕蔑的眼光。

全詞通過一個“淫坊酒肆狂居士”的形象,展現了山谷從坎坷的仕途得來的人生體驗,抒發了自己胸中的苦悶和激憤。此爲宴席間互相酬唱之作。詞人採取自樂自娛、放浪形骸、侮世慢俗的方式來發泄心中鬱結的憤懣與不平,對現實中的政治迫害進行調侃和抗爭,體現了詞人掙脫世俗約束的理想。其實,詩人並非胸無大志、只知享樂,只是他仕途失意,滿腔鬱憤,因此才以這種傲兀疏狂的形象來宣泄對現實的不滿,並表達自己不肯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賞析

此詞是黃山谷與甘居山野、不求功名的“眉山隱客”史念之互相酬唱之作,全詞通過一個“淫坊酒肆狂居士”的形象,展現了山谷從坎坷的仕途得來的人生體驗,抒發了自己胸中的苦悶和激憤。詞中所塑造的狂士形象,是作者自己及其朋友史念之的形象,同時也是那一時代中不諧於俗而懷不平傲世之心的文人的形象。 上片是勸酒之辭,勸別人,也勸自己到酒中去求安慰,到醉中去求歡樂。首句“黃菊枝頭生曉寒”是紀實,點明爲重陽後一日所作。因史應之有和詞,故自己再和一首,當亦是此數日間事。賞菊飲酒二事久已有不解之緣,借“黃菊”自然過渡到“酒杯”,引出下一句“人生莫放酒杯幹”。意即酒中自有歡樂,自有天地,應讓杯中常有酒,應該長入酒中天。“風前橫笛斜吹雨,醉裏簪花倒著冠”,着意寫出酒後的浪漫舉動和醉中狂態,表明酒中自有另一番境界。橫起笛子對着風雨吹,頭上插花倒戴帽,都是不入時的狂放行爲,只有酒後醉中才能這樣放肆。 下片則是對世俗的侮慢與挑戰。“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盡清歡。”仍是一種反常心理,其含意於世事紛擾,是非顛倒,世風益衰,無可挽回,只願身體長健,眼前快樂,別的一無所求。這是從反面立言。“黃花白髮相牽挽,付與時人冷眼看”,則是正面立言。菊花傲霜而開,常用以比喻人老而彌堅,故有黃花晚節之稱。這裏說的白髮人牽換着黃花,明顯地表示自己要有御霜之志,決不同流合污,而且特意要表現給世俗之人看。這自然是對世俗的侮慢,不可能爲時人所理解和容忍。 此詞以簡潔的筆墨,勾勒出一個類似狂人的形象,抒寫了山谷久抑胸中的憤懣,表現出對黑暗、污濁的社會現實無言的反抗。詞中所塑造的主人公形象,以自樂自娛、放浪形骸、侮世慢俗的方式來發泄心中鬱結的憤懣與不平,對現實中的政治迫害進行調侃和抗爭,體現了詞人掙脫世俗約束的高曠理想。主人公曠達的外表後,隱藏着無盡的辛酸與傷痛。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鷓鴣天:詞牌名。
  • 隱客:隱士。

繙譯

黃色的菊花在枝頭綻放,帶來了清晨的寒意。人生在世不要讓酒盃空著。在風中橫起笛子迎著斜風細雨吹奏,醉酒後頭上插著花卻倒戴著帽子。身躰還健康,那就暫且多喫些飯。盡情地在舞裙歌板中享受快樂。黃色的菊花和白色的頭發相互牽拉挽繞,把這一切都交給儅時的人們去冷漠地看待。

賞析

這首詞上片描繪了一個不羈、豪放的形象,通過“黃菊枝頭生曉寒”點明環境,“人生莫放酒盃乾”則躰現出一種豁達灑脫,“風前橫笛斜吹雨,醉裡簪花倒著冠”更是將這種狂放之態展現得淋漓盡致。下片“身健在,且加餐”顯示出對生命的積極態度,“舞裙歌板盡清歡”繼續強調盡情享受生活,最後“黃花白發相牽挽,付與時人冷眼看”有一種我行我素、不顧他人眼光的孤傲和倔強。整首詞充滿著曠達豪放之態,同時也蘊含著一種對世俗的不屑與反抗。

黃庭堅

黃庭堅

黃庭堅,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爲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爲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祕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並稱爲“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爲“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並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於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