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麥迷菸処,問離巢孤燕,飛過誰家。

出自 吳文英 的《 憶舊遊 · 別黃澹翁
送人猶未苦,苦送春、隨人去天涯。片紅都飛盡,正陰陰潤綠,暗裏啼鴉。賦情頓雪雙鬢,飛夢逐塵沙。嘆病渴淒涼,分香瘦減,兩地看花。 西湖斷橋路,想繫馬垂楊,依舊敧斜。葵麥迷煙處,問離巢孤燕,飛過誰家。故人爲寫深怨,空壁掃秋蛇。但醉上吳臺,殘陽草色歸思賒。
拼音

譯文

送人南浦還算不上痛苦,更痛苦的是、送春隨人去天涯。枝上一點殘花都飛盡,葉肥陰綠暗裏聞啼鴉。賦詩吟情頓使雙鬢雪白,飛夢逐塵遠渡江沙。嘆病渴淒涼人消瘦,恨分香人遠,兩地獨看花。 想西湖斷橋路邊,曾經繫馬的垂楊依舊搖盪枝斜。菟葵燕麥迷煙霧,問離巢的孤燕,將要飛棲誰家?故人爲我寫下深深的離怨,題詩空壁運筆揮掃若秋蛇。且登上吳地的高臺醉飲,夕陽草色將伴隨你遠遠歸來呀。

注釋

憶舊遊:詞牌名,又稱。雙調,以周邦彥《憶舊遊·記愁橫淺黛》爲正格,此詞爲變格。此詞上片十句,押四平韻,五十一字;下片同,共一百零二字。黃澹(dàn)翁:名中,作者好友,《陽春白雪》中有其詞《瑞鶴仙》一首。 苦送春、隨人去天涯:可能本自王觀《卜算子》“纔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片紅:指春花。 正陰陰潤綠,暗裏啼鴉:指樹正枝葉濃密翠綠,鴉在人看不到的地方鳴啼。 雪:這裏用爲動詞,使……變白。 病渴:指患酒渴病。司馬相如有消渴疾,常稱病不朝,臥於茂陵。《世說新語·任誕》:“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飲。” 分香瘦減:指因分別而腰圍消瘦。分香,曹操《遺令》:“餘香可分與諸夫人。諸舍中無所爲,作組履賣也。”後來用分香賣履指人臨死時捨不得丟下妻子兒女。杜牧《杜秋娘》:“咸池弄日慶,銅雀分香悲。” 斷橋:在西湖上,唐·張祜《題杭州孤山寺》:“斷橋荒蘚澀,空院落花深。” 欹(qī)斜:傾斜。 葵麥迷煙處:指兔葵燕麥在淡煙中悽迷一片。葵麥,即“兔葵燕麥”,劉禹錫《再遊玄都觀·引》:“餘貞元二十一年爲屯田員外郎時,此觀未有花。是歲出牧連州,尋改朗州司馬,居十年,召至京師。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滿觀,如紅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時之事。旋又放出。今十有四年,復爲主客郎中,重遊玄都觀。蕩然無復一樹,唯兔葵燕麥動搖於春風耳”。 問離巢孤燕,飛過誰家:對劉禹錫《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化用。 空壁掃秋蛇:指揮毫題璧,筆勢如龍蛇飛舞。秋蛇,字跡盤曲。 吳臺:指古代吳都所在地(今蘇州)的臺苑池,唐·李嘉祐《春日長安送從弟尉吳縣》:“人向吳臺遠,鶯飛漢苑多”。 歸思賒(shē):即歸思十分強烈。賒,長,遠,駱賓王《晚憩田家》:“心跡一朝舛,關山萬里賒。”李白《扶風豪士歌》:“我亦東奔向吳國,浮雲四塞道路賒。”

《憶舊遊·別黃澹翁》是南宋詞人吳文英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是作者送別友人黃澹翁時所作,表達了詞人的惜別、憶姬及思歸之情。此詞上片先寫春花已去、人也去,送人苦,春天送人更苦,情景交融。接着寫景鋪墊,繼而用誇張的手法對愁思抒懷。下片開頭即回憶往日情事,用“西湖斷橋”、“繫馬楊柳”生動地再現了詞人當年與杭姬往日歡聚時的情景,接着寫伊人難覓,思念與關懷自然流露,然後以題壁的方式來宣泄自己對友人的惜別及對伊人的思念,將內心的情感寄託在委蛇的字跡之中,末句再次寫景,以景收尾,詞已盡然而情思未窮。全詞層次井然,含蓄空靈,語言凝練,意境優美,哀而不傷、淡雅脫俗,營造出一種清婉悠遠的景色與氛圍,引人遐思。

賞析

此詞開頭“送人猶未苦,苦送春、隨人去天涯”三句下筆點題:暮春送人。二個“苦”字連用,點出送別的悲傷:詞人在蘇州倉臺爲幕僚,送別友人是常有的事,還不覺特別悲苦,但在此暮春季節,風雨送春歸之時,友人向着天涯遠去,心中頓時生出複雜的、莫名的、沉重的悲涼來。而時間偏偏在暮春這樣特別的季節,友人和春天一起離去,春惜別之情一同襲來,使得愁苦愈甚。 “片紅都飛盡,正陰陰潤綠,暗裏啼鴉”三句承上“苦送春”而點染暮春景象:百花都已凋零殆盡,濃密綠葉成陰,暮鴉不停地啼叫,儼然一幅春末夏初圖畫。其中“都”字下得重,說明春光消失得徹底。“正陰陰潤綠,暗裏啼鴉”暗用蘇軾《浣溪沙》“連村綠暗晚藏烏”、周邦彥《渡江雲》“千萬絲陌頭楊柳,漸漸可藏烏”、汪藻《點絳脣》“君知否?亂鴉啼後,歸興濃於酒。”詞意。詳細刻畫出暮春景色,照映了詞人惜春傷春之情,恰是“一切景語皆情語”。 “賦情頓雪雙鬢”一句寫詞人因送友去杭而懷念起在杭州的那位姬人,便不禁黯然傷神,雙鬢一下子變白,“雪”字的活用更增添了一種動感和速度感。“飛夢逐塵沙”則形象地描寫在送友時,詞人腦中完全被懷念杭州姬人所佔據,魂牽夢繞,心馳神往,想追逐杭姬蹤影的心情。這兩句表達了詞人的傷春復傷別之情。 “嘆病渴淒涼,分香瘦減,兩地看花”三句寫詞人與杭姬勞燕分飛,有情人兩地分居的相思之苦。哀嘆自己得了消渴病處境十分悽慘悲涼,杭姬也會因與自己分別而玉容瘦損,想象杭姬此時此刻與自己二人此時此刻兩地看花,目送春歸,互寄眷念思憶之情,顯得情深意遠,相思之情甚篤。其中“病渴”是詞人以司馬相如自況,反映詞人暮年悲慘孤獨的情懷。 下片開頭“西湖斷橋路,想繫馬垂楊,依舊欹斜”三句,寫詞人送友人去杭時想起了與杭姬往日歡聚時的情景,往日的浪漫情史,深刻印在記憶之中,難以拂去。聯繫詞人的《渡江雲三犯》:“千絲怨碧,漸路入、仙鄔迷津。腸漫回,隔花時見,背面楚腰身”、《鶯啼序·殘寒正欺病酒》:“十載西湖,傍柳繫馬,趁嬌塵軟霧。溯紅漸招入仙溪,錦兒偷寄幽素”、《鶯啼序·荷和趙修全韻》:“西湖舊日,畫舸頻移,嘆幾縈夢寐”、《惜秋華·木芙蓉》:“長記斷橋外。驟玉驄過處,千嬌凝睇。昨夢頓醒,依約舊時眉翠”、《祝英臺近·除夜立春》:“歸夢湖邊,還迷鏡中路”等可知詞人對西湖舊遊的懷戀之深,如今送澹翁友人赴杭,不由地百感交加,浮想聯翩。 “葵麥迷煙處,問離巢孤燕,飛過誰家”三句,詞人對劉禹錫“舊時王謝堂前燕,飛人尋常百姓家”詩意的化用,藉以探問杭姬蹤跡,從而表達對杭姬的思念與關懷,或希望友人此次去杭代爲探尋她的下落。 “故人爲寫深怨,空壁掃秋蛇”兩句,寫詞人在告別友人的酒宴上,或長亭送別之際,詞人情緒十分激動,於是在壁上即興題題詞,抒寫內心愁怨。 “但醉上吳臺,殘陽草色歸思賒”兩句,寫詞人在送友之後獨自帶醉登上姑蘇臺,看着眼前一片慘淡荒涼的殘陽,愁苦也如夕陽下的草一樣,漸行漸遠還生,不禁發出歸歟之嘆,生出了不盡的歸思,無限羈旅孤況滋味、思歸而不得的惆悵也同時涌上心頭。 詞的上片抒發惜別傷春之情,引出憶舊相思之意。層次清晰,環環相扣,引出“兩地看花”的感慨。以“送人猶未苦”、“送春”亦猶未苦,突出了憶別之苦。下片集中寫憶舊遊、“寫深怨”、發“歸思”,以思歸之嘆收尾。“寫怨”與上片“賦情”對應。西湖美景依舊,愛姬卻已離去。日暮黃昏,身老江湖,無限羈旅孤況滋味,思歸而不得的惆悵,一齊涌上心頭。
吳文英

吳文英

吳文英,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宋史》無傳。一生未第,遊幕終身。於蘇、杭、越三地居留最久。並以蘇州爲中心,北上到過淮安、鎮江,蘇杭道中又歷經吳江垂虹亭、無錫惠山,及茹霅二溪。遊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後爲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後“困躓以死”。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餘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緻,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 ► 3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