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上黃昏慾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

出自 李商隱 的《 代贈二首 · 其一
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拼音

注釋

芭蕉不展:芭蕉的蕉心沒有展開。 丁香結:本指丁香之花蕾,叢生如結。此處用以象徵固結不解之愁緒。 同向春風:芭蕉和丁香一同對着黃昏清冷的春風(詩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 “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句:芭蕉的蕉心尚未展開,丁香的花蕾叢生如結;同是春風吹拂,而二人異地同心,都在爲不得與對方相會而愁苦。這既是思婦眼前實景的真實描繪,同時又是藉物寫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意境優美,含蘊無窮,歷來爲人所稱道。

《代贈》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李商隱。這首詩寫思婦之離愁,是作者以女子的口吻寫與情人離別的愁思,這首詩寫離愁,寫得風華流美,情致宛轉。不但寫女主人公無心憑欄遠眺,而且連眼前的芭蕉和丁香都含愁不解,愈添感傷。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女子思念情人的詩作,詩中的女子,深居高樓,黃昏時分,她因百般無聊賴而思念起情人來了。對其思念越濃,就越渴望和他相見,恨不得他立刻出現在樓前,她按耐不住自己焦急的心情,走到樓頭前,想去眺望遠處,看看他來了沒有。可是又驀然想到他必定來不了,他怎麽知道自己在思念他呢?就算知道又如何能這麽快就來到跟前呢?她衹得止步,折回樓內,欲望還休,欲見而無法相見,這種複雜的心情折磨得她坐立難安,滿樓徘徊。此句把女子複雜矛盾的心理和孤寂無聊的失望情態完全表現出來了。 「樓上黃昏」,點明時間是薄暮時分,地點是在高樓之上。在中國古代詩詞作品裏,這樣的環境有很強的暗示性,往往用來點染離愁與相思。如李白的「瞑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就是在這樣一種意境中展開。主人公在黃昏時分登上高樓,想憑欄遠眺,最終卻凄然作罷。「欲望休」一本作「望欲休」。「休」,即停止、罷休之意。爲什麽欲望還休呢?答案隱藏在下一句裏。 「玉梯」,樓梯、階梯的美稱。「橫絶」,即橫度。南朝詩人江淹《倡婦自悲賦》寫漢宮佳人失寵獨居,有「靑苔積兮銀閣澀,網羅生兮玉梯虛」之句。「玉梯虛」是説玉梯虛設,無人來登。此詩的「玉梯橫絶」,是説玉梯橫斷,無由得上,喩指情人被阻,不能來此相會。原來,主人公渴望見到心上人,情不自禁地要上樓眺望;突然想到他不能前來,於是停下了腳步。唉,不望也罷,免得再添一段新愁。就在這遲疑進退間,天上一彎新月灑下淡淡的清輝,將她的無限思念與失望投射在孤寂的身影中。「月如鈎」,一作「月中鈎」,不僅烘託了環境的寂寞與凄清,還有象徵意義:月兒的缺而不圓,就像是一對情人的不得會合。 「春風」反襯了「愁」。愁人眼裏無春色,擡頭望月,新月如鈎。低頭近觀,衹見芭蕉樹的蕉心還未舒展,丁香樹上盡是緘結不開的花蕾;它們共同對著黃昏時清冷的春風,各自含愁不解。這旣是主人公眼前實景的描繪,同時又是藉物寫人,以芭蕉喩情人,以丁香喩女子自己,隱喩二人異地同心,都在爲不得與對方相會而愁苦。 芭蕉未展、丁香未開本是客觀的自然景物,無所謂愁,但在主人公眼裏卻是滿目哀愁。這是因爲心中有愁,所以蕉葉難以舒展;滿腹是恨,故而花瓣怨結難開。人之愁極,故而觸目傷情,而觸目之悲更添離人之恨。這兩句詩移情入景,藉景寫情,設喩精巧,融比興象徵爲一體。 詩人用不展的芭蕉和固結的丁香來比喩愁緒,不僅使得抽象的情感變得可見可感、具體形象,更使得這種比況具有某種象徵的意味。不展的芭蕉與固結的丁香,不僅是主人公愁緒的觸發物;作爲詩歌的意象,又成爲其愁思的載體和象徵。 這兩句意境優美,音情搖曳,把「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兩地徘徊表現得興味悠長,多少情思盡在其中。清人陸鳴皋説:「妙在『同』,又妙在『各自』,他人累言不能盡者,此以一語蔽之。」贊嘆的就是這兩句詩的含韻不盡。
李商隱

李商隱

李商隱,著名詩人。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爲“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裏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爲“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爲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爲《李義山詩集》。 ► 6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