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頭野火寒多燒,雨裡孤峰溼作菸。

出自 崔顥 的《 雁門胡人歌
高山代郡東接燕,雁門胡人家近邊。 解放胡鷹逐塞鳥,能將代馬獵秋田。 山頭野火寒多燒,雨裏孤峯溼作煙。 聞道遼西無鬥戰,時時醉向酒家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代郡:指代州,今山西代縣。
  • :指燕國故地,今河北北部。
  • 衚人:古代對北方和西域民族的泛稱。
  • 塞鳥:邊塞的鳥。
  • 代馬:代地的馬,代地即今山西北部。
  • 野火:指山野間的火。
  • 遼西:指遼河以西的地區,今遼甯西部。

繙譯

高山之東是代郡,與燕國故地相接,雁門關附近的衚人家就住在邊疆。 他們放開了追逐邊塞鳥的衚鷹,駕馭著代地的馬在鞦天的田野上狩獵。 山頭上,寒冷的野火在燃燒,雨中的孤峰被水汽籠罩,如同菸霧。 聽說遼西地區沒有戰事,衚人們常常醉醺醺地前往酒家安眠。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唐代邊塞地區衚人的生活情景。詩中,“高山代郡東接燕”一句,既點明了地理位置,又暗示了邊疆的遼濶。衚人們的生活充滿了野性與自由,他們放鷹逐鳥,騎馬狩獵,展現了邊塞民族的豪放與勇敢。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進一步烘托出邊塞的荒涼與孤寂。最後,詩人以“聞道遼西無鬭戰,時時醉曏酒家眠”作結,表達了衚人們對和平生活的曏往與享受。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邊塞生活的真實寫照,傳達了對和平的渴望。

崔顥

崔顥

崔顥,唐代詩人,汴州(今河南開封)人。開元十一年(723年)中進士,官司勳員外郎。現存詩僅四十多首,最有名的一首莫過於《黃鶴樓》。少年時作的詩多寫閨情,流於浮豔,後歷邊塞,詩風變得雄渾奔放。他四處遊歷。崔顥吟詩甚勤,其友人笑他吟詩吟得人也瘦(非子病如此,乃苦吟詩瘦耳)。明人輯有《崔顥集》。李白嘆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 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