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宮桂樹花未落,仙妾採香垂佩纓。

出自 李賀 的《 天上謠
天河夜轉漂回星,銀浦流雲學水聲。 玉宮桂樹花未落,仙妾採香垂佩纓。 秦妃捲簾北窗曉,窗前植桐青鳳小。 王子吹笙鵝管長,呼龍耕煙種瑤草。 粉霞紅綬藕絲裙,青洲步拾蘭苕春。 東指羲和能走馬,海塵新生石山下。
拼音

譯文

天上的銀河夜裏還在潺潺,飄蕩着閃閃羣星,銀河兩岸的流雲們,調皮地模仿着水聲叮咚。 月宮金色桂花樹,從來就是花不落綻放飄香,仙女輕盈採桂花,纖手嫺熟歌聲宛轉響佩纓。 天宮的弄玉,捲起寶簾打開玉窗,又一個明媚的拂曉,窗前梧桐樹永遠枝繁葉茂,帶他們夫妻飛天的小青鳳,還是沒長大依然那麼嬌小,神仙夫妻當然永遠年輕紅顏難老。 王子又吹起玉笙如鳳鳴,笙管長長,真美真好,他悠然微笑在雲煙裏,吆喝着龍耕地,種下萬頃仙草。 剪一條粉霞做成紅綬帶裝飾着天女們的藕絲仙裙,笑語喧譁她們飛到南海青洲採仙草,又來賞早春。 快看呀東邊,羲和駕着天馬,車裏載着太陽又奔來了,焰火紛紛。人間石山下的海水又一次退去變成陸地,飛起灰塵。

注釋

回星:運轉的星星。 銀浦:天河。 學水聲:詩人由天河引起聯想,說行雲像發出聲音的流水一樣。 仙妾:仙女。 纓:系玉佩的絲帶。 秦妃:指秦穆公的女兒弄玉,借指仙女。《列仙傳》弄女嫁給仙人蕭史,隨鳳昇天。 植:倚。 青鳳小:小青鳳,因爲押韻所以倒置。 王子:王子喬。周靈王太子,名晉,傳說擅長吹笙,這裏指仙子。 鵝管:行狀像鵝毛的笙管。 耕煙:在雲煙中耕耘。 瑤草:靈芝一類的仙草。 粉霞:粉紅色的衣衫。 綬:絲帶。 藕絲裙:純白色的裙子。藕絲,純白色。 青洲:清邱,南海中草木茂密的仙洲。 步拾:邊走邊採集。 蘭苕:蘭草的莖,泛指香花香草。 羲和:神話中給太陽駕車的神。 海塵:海地揚起的塵土。

這首遊仙詩虛構了一個盡善盡美的仙境,表達了詩人心懷壯志而生不逢時的感慨和因寶貴的青春年華被白白地浪費而憤恨不已的心情,表現出詩人對理想境界的嚮往和追求。詩人運用神話傳說,創造出種種新奇瑰麗的幻境,全詩想象富麗,具有濃烈的浪漫氣息。

賞析

在一個晴朗的夜晚,詩人遊目太空,被璀璨的羣星所吸引,於是張開想象的翅膀,飛向那美麗的天庭。 詩共十二句,分成三個部分。開頭兩句寫天河。天河,絢爛多姿,逗人遐想,引導他由現實世界進入幻想世界。天河在轉動,迴盪着的流星,泛起縷縷銀光。星雲似水,沿着“河牀”流淌,凝神諦聽,彷彿潺潺有聲。這些是詩人站在地面上仰望星空的所見所感,寫實之中揉有一些虛構成分,顯示了想象的生髮過程。 中間八句具體描述天庭的景象,陸續展示了四個各自獨立的畫面。畫面之一是:月宮裏的桂樹花枝招展,香氣襲人。仙女們正在採摘桂花,把它裝進香囊,掛在衣帶上。“花未落”意即“花不落”。仙樹不枯,仙花不落,它與塵世的“馨香易銷歇,繁華會枯槁”形成鮮明的比照。畫面之二是:秦妃當窗眺望曉色。秦妃即弄玉,相傳爲秦穆公的女兒,嫁給了蕭史,學會吹簫。一天,夫妻二人“同隨鳳飛去”,成了神仙。此時,晨光熹微,弄玉正捲起窗簾,觀賞窗外的晨景。窗前的梧桐樹上立着一隻小巧的青鳳。它就是當年引導他們夫婦昇天的那隻神鳥。弄玉昇天已有一千餘年,而紅顏未老。那青鳳也嬌小如故。時間的推移,沒有在她們身上留下任何痕跡,這是天庭的神奇之處。然而,天宮歲月也並非毫無變化。它有晨昏之別,仙人也有夙興夜寐的生活習慣,這些又似與人世無異。畫面之三是神奇的耕牧圖景。仙人王子晉吹着細長的笙管,驅使神龍翻耕煙雲,播種瑤草,十分悠閒自在。畫面之四是:穿着豔麗服裝的仙女,漫步青洲,尋芳拾翠。青洲是傳說中的仙洲,山川秀麗,林木繁密,始終保持着春天的景色。來這兒踏青的仙女,採摘蘭花,指顧言談,十分舒暢。上述各個畫面互不連綴,然而卻顯得和諧統一,都以仙人活動爲主體,以屋宇、花草、龍鳳等等爲陪襯,突出天上閒適的生活和優美的環境,以與人世相對比。這正是詩歌的命意所在。 末兩句用雄渾的筆墨對人間的景象作了概略的點染。在青洲尋芳拾翠的仙女,偶然俯首觀望,指點說:羲和駕着日車奔馳,時間過得飛快,東海三神山周遭的海水新近又幹了,變成陸地,揚起塵土來了。這就是人們所常說的“滄海變桑田”。詩人藉助具體的形象,表現了塵世變化之大和變化之速。對比之下,天上那種春光永駐、紅顏不老的狀況,就顯得特別可貴。 “逝將去女,適彼樂士。”(《詩經·魏風·碩鼠》)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正是對當時社會現實和個人境遇不滿的曲折表現。 這首詩想象富麗,具有濃烈的浪漫氣息。詩人運用神話傳說,創造出種種新奇瑰麗的幻境來。詩中所提到的人物和鋪敘的某些情節,都是神話傳說中的內容。但詩人又藉助於想象,把它們加以改造,使之更加具體鮮明,也更加新奇美麗。像“王子吹笙鵝管長,呼龍耕煙種瑤草”,不僅使王子吹的笙有形可見,而且鮮明地展示了“龍耕”的美妙境界。這是詩人幻想的產物,卻又是某種實體的反照。詩人寫子虛烏有的幻境,實際是把世間的人情物態塗上神奇的色彩。例如蘭桂芬芳,與人間無異;而桂花不落,蘭花常開,卻又是天上特有的景象;仙妾採香,秦妃捲簾,她們的神情舉止與常人沒有什麼不同,但仙妾採摘的是月宮裏不落的桂花,秦妃身邊有嬌小的青鳳相伴,而且她們都永不衰老,這又充滿神話色彩。詩人運用這種手法,巧妙地把神和人結合起來,把理想和現實結合起來,使抽象的理想成爲可以觀照的物象,因而顯得深刻雋永,而又有生氣灌注。這首詩,全詩十二句,句句都有物象可見,詩人用精心選擇的動詞把某些物象聯繫起來,使之構成情節,並且分別組合爲六個不同的畫面。它們雖無明顯的連綴跡象,但彼此色調諧和,氣韻相通。這種“合而若離,離而實合”的結構方式顯得異常奇妙。 詩歌首尾起落較大。開頭二句是詩人仰望星空所得的印象,結末二句則是仙人俯視塵寰所見的情景。前者從現實世界進入幻想世界,後者又從幻想世界回到現實世界,一起一落,首尾相接,渾然一體。 詩的題目是《天上謠》,“謠,聲逍遙也。”意即用韻比較自由,聲音富於變化,吟誦起來,輕快優美。這首詩的韻腳換了三次,平仄交互,時清時濁。各句平仄的排列有的整飭,有的參差錯落,變化頗大,這種於參差中見整飭的韻律安排,顯得雄峻鏗鏘。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天河:銀河。
  • 漂回星:使星星漂流旋轉。
  • 銀浦:即銀河。
  • 玉宮:天宮。
  • 仙妾:仙女。
  • 佩纓:身上佩戴的香囊絲帶之類飾品。
  • 秦妃:指秦穆公的女兒弄玉 ,傳說她跟丈夫蕭史一起昇仙。
  • 青鳳:神話中的神鳥。
  • 王子:王子喬,周靈王的太子,喜歡吹笙作鳳凰鳴。
  • 鵝管:笙上的細管。
  • 瑤草:仙草。
  • 粉霞:粉粉的彩霞,這裏形容衣服的顏色。
  • :絲帶。
  • 青洲:傳說中的仙島。
  • 蘭苕:蘭花。
  • 羲和:神話中爲太陽駕車的神。

翻譯

夜間,天河緩緩轉動,星星彷彿在天河裏漂移旋轉,那銀河中流動的雲彩好似也在學習流水潺潺的聲響。天宮中的桂樹花朵永遠不會凋落,仙女們垂戴着佩纓,採擷着散發香氣的桂花。秦妃弄玉清晨在北窗捲簾,窗前的梧桐樹很青嫩,樹上的青鳳還很幼小。王子喬吹奏着笙,那笙的鵝管修長,他招呼神龍在煙霧中耕耘,種下仙草。身着粉霞般色彩的絲帶和藕絲般質地的長裙的仙女,在春光明媚時,漫步在青洲,採摘着蘭花。向東指着能驅使太陽如走馬般飛馳的羲和,轉眼間,東海之塵在仙山之下又重新涌起 。

賞析

《天上謠》是李賀的浪漫主義的佳作。整首詩想象奇特絢麗,通過對天上仙境的奇異描繪,構建了一個異彩紛呈、奇妙非凡的神仙世界,呈現出光怪陸離之美。詩人用充滿奇幻色彩的筆觸,如寫天河、雲彩能有聲音、仙人的活動等等,渲染了天上生活的美妙與神奇,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和豐富的藝術想象空間 。詩中展現出時間的迅速和世事的滄桑轉化(「東指羲和能走馬,海塵新生石山下」),暗中也流露出對人間短暫、命運變化無常的隱痛。同時,作者善用多種意象組合,辭藻瑰麗卻又不失奇妙的邏輯串聯,展示出極高超的藝術造詣。

李賀

李賀

李賀,唐代著名詩人,漢族,河南福昌人。字長吉,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等,與李白、李商隱三人並稱唐代“三李”。祖籍隴西,生於福昌縣昌谷(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一生愁苦多病,僅做過3年從九品微官奉禮郎,因病27歲卒。李賀是中唐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重要人物。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