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沉沉:指從遠處傳來的斷斷續續的聲音。更(gēng)鼓:舊時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晚上派專人巡夜,打鼓報道時刻,叫做“打更”,打更用的鼓叫“更鼓”。
絕:這裏是消失的意思。
“吹燈”句:把燈吹滅後,因爲窗外有月亮,又有雪光映射,所以窗子裏面反而顯得更加明亮了。
序
這首詩寫農曆十二月十五日夜間的所見所聞。觀察很細緻,體會很深微。全詩用夜深、鼓急、人靜、窗明、雪月交輝這些具體現象描繪了悽清明淨的夜景,讀後彷彿如臨其境一般。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沉沉:形容聲音低沉或夜色深重。
- 更鼓:古代夜間報時的鼓聲,每更一次敲擊,表示時間過去一個時辰。
- 漸漸:逐漸,慢慢地。
- 人聲絕:指人群的聲音逐漸消失,四周變得寂靜。
- 吹燈:熄滅燈火。
- 窗更明:窗戶因爲沒有燈火而顯得更加明亮。
- 月照:明亮的月光照射。
- 一天雪:滿天的雪。
繙譯
深夜的鼓聲越來越低沉急促,人們的聲音也漸漸地消失了。吹滅了蠟燭,窗外的月光反而更顯明亮,月光照亮了滿天的白雪。
賞析
這首詩描繪的是鼕夜的靜謐與清冷。詩人通過更鼓聲和人聲的消失,表現了夜晚的深沉和寂靜。"吹燈窗更明"這一細節,不僅寫出雪的皎潔,也暗示了詩人心境的平靜。整首詩以月光和雪景爲背景,給人一種甯靜而清冷的美感,躰現了袁枚對自然景象的獨特感受和細膩的觀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