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琴看文君,春風吹鬢影。

出自 李賀 的《 詠懷二首
長卿懷茂陵,綠草垂石井。 彈琴看文君,春風吹鬢影。 樑王與武帝,棄之如斷梗。 惟留一簡書,金泥泰山頂。
拼音

譯文

司馬相如安居茂陵,綠草蓬蓬垂入石井。一邊彈琴一邊看卓文君,只見春風拂動她的鬢影。可嘆樑孝王和漢武帝,把他看得像斷梗一樣棄置不用。死後只留下一卷文書,武帝卻照着行封禪禮登上泰山頂。

注釋

長卿: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的字。他曾經事漢景帝劉啓,爲武騎常侍。因病罷免。後因《子虛賦》爲漢武帝賞識,用爲孝文園令,後因病居茂陵。懷:懷居,留戀安逸。茂陵:在今陝西興平東南,後來漢武帝劉徹墓葬在此。 文君:卓文君。司馬相如的妻子。 樑王:樑孝王劉武,爲漢景帝同母弟弟。 斷梗:折斷的葦梗。 一筒書:一卷書。 金泥:水銀和金子攪拌用於塗封封口。此處指的是塗封封禪時用的封禪書。

賞析

第一首詩全借司馬相如的行事來抒發自己的憤慨。西漢著名文學家司馬相如,字長卿,才華出衆,志向遠大,但在漢武帝時只當了一名管理前朝文帝墓園的小官。他抑鬱不得志,終於棄官而去,閒居在茂陵家中。在他生前,樑孝王劉武與漢武帝劉徹都先後拋棄了他。等他死後,武帝卻把他所寫祭天地神靈的《封禪書》吹捧起來,而且親自到泰山隆重祭祀。李賀就抓住這個古人的遭遇,結合自己的身世寫出了這首寄寓深遠的《詠懷》詩。 詩分前後兩部分。前部分四句,描寫司馬相如被漢武帝遺棄後與愛妻卓文君在茂陵家居時的恩愛閒逸的生活。碧綠的蔓草掛滿了井邊的石欄,環境是那麼優美寧靜。相如白天無事,不免又對着知音文君彈起琴來,那曲曲幽韻傳達出多少難言的心事。和煦的春風吹亂了文君美麗的鬢影。這裏表面上寫得悠閒自得,充滿了一片天倫之樂,實際卻吐露出一種懷才不遇的深深寂寞和感慨,正如鮑照在《擬行路難》其六中所寫:“棄置罷官去,還家自休息。……弄兒牀前戲,看婦機中織。”同樣充塞着一種痛苦到接近麻木的情緒。 後部分也是四句,明寫樑王與武帝把相如像斷草敗梗一般地拋棄,只是武帝更懂得打一下、拉一把的政治權術,爲了鞏固自己的統治,還要利用相如的遺著《封禪書》,爲自己塗脂抹粉。他親自登上泰山之頂,裝模作樣地對着天地禮拜。從相如的角度着眼,這個志大才高寫下了煌煌賦作的文士,卻“惟留一簡書,金泥泰山頂”,死後還硬被拉去爲統治者粉飾太平,這真是可恨可嘆。一個“唯”字,含蓄着訴不盡的淒涼辛酸,似乎他留給人間的貢獻,就只是這篇《封禪書》了,這實在太不公平了。 通篇似乎都是寫司馬相如,其實詩人已經巧妙地將自己融化進去,所以詩作題爲《詠懷》。茂陵家居的情景,正是長吉昌谷賦閒的寫照;而泰山頂上的封禪禮拜,也正與長吉屈身奉禮郎的虛應禮讚如出一轍。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長卿:指西漢文學家司馬相如,字長卿。
  • 茂陵:司馬相如的陵墓所在地,也指其晚年居住的地方。
  • 文君:指司馬相如的妻子卓文君,以才貌雙全著稱。
  • 梁王與武帝:分別指西漢的梁孝王劉武和漢武帝劉徹。
  • 斷梗:比喻被拋棄或遺忘。
  • 一簡書:指司馬相如留下的文學作品。
  • 金泥:用金粉和膠製成的顏料,用於書寫或裝飾。
  • 泰山:中國五嶽之首,古代帝王常在此舉行封禪大典。

翻譯

司馬相如懷念着他的茂陵,綠草低垂在石井邊。 他彈着琴,看着心愛的文君,春風輕拂着她的鬢髮。 梁王和武帝,將他遺忘如同丟棄的殘枝。 只留下一卷用金泥書寫的文章,存放在泰山的頂峯。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司馬相如在茂陵的孤獨生活,以及他與文君的深情,表達了詩人對過去輝煌的懷念和對現實冷落的感慨。詩中「梁王與武帝,棄之如斷梗」一句,深刻揭示了歷史人物的命運無常和被遺忘的悲哀。而「惟留一簡書,金泥泰山頂」則象徵了文學的不朽價值,即使人已逝,其作品仍能留存千古,被後人傳頌。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古代文人的敬仰和對文學傳承的思考。

李賀

李賀

李賀,唐代著名詩人,漢族,河南福昌人。字長吉,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等,與李白、李商隱三人並稱唐代“三李”。祖籍隴西,生於福昌縣昌谷(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一生愁苦多病,僅做過3年從九品微官奉禮郎,因病27歲卒。李賀是中唐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重要人物。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