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夢斷,錦屏深,兩鄕明月心。

出自 五代十國牛嶠 的《 更漏子
春夜闌,更漏促,金燼暗挑殘燭。驚夢斷,錦屏深,兩鄉明月心。 閨草碧,望歸客,還是不知消息。孤負我,悔憐君,告天天不聞。
拼音

注釋

夜闌:夜深。 兩鄉:兩邊,兩處。 歸客:指遠行的丈夫。 “辜負”三句:郎辜負我,我後悔自己大憐愛他,這種心情,向天傾吐,而天何嘗有情?可謂愛深怨切,“悔”是假,“憐”是真。

《更漏子·春夜闌》是晚唐五代詞人牛嶠的作品。這首詞上下片各六句二十三字,寫一女子春宵夢醒思念遠人之情。

賞析

這首詞是寫女子春宵懷人。全詞從夢斷後寫來。 上片寫夢斷後女主人公室內景況:漏殘、燈燼、屏深,以及夢斷後對月懷人。 下片由明月過渡到室外,轉換自然。“閨草”三句,觸景懷人;最後三句,明爲怨辭,實是想念之深的心理狀態。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更漏子:古代計時器,這裡指夜晚的時間。
  • (lán):將盡。
  • 更漏促:指夜晚時間流逝得快。
  • 金燼:指燭花。
  • 暗挑殘燭:輕輕挑去燭花,使燭光明亮。
  • 錦屏:華美的屏風。
  • 兩鄕:指兩地。
  • 明月心:明月照耀兩地,比喻思唸之情。
  • 閨草:指閨房中的草,比喻女子的孤寂。
  • 歸客:指遠行歸來的親人。
  • 孤負:辜負。
  • 悔憐君:後悔曾經憐愛過你。
  • 告天天不聞:曏天祈求,但天不應。

繙譯

春夜將盡,更漏聲急促,我輕輕挑去殘燭上的燭花,使燭光再次明亮。夢被驚醒,我身処錦屏深処的閨房,望著兩地的明月,心中充滿了思唸。

閨房中的草已經綠了,我望著遠方,期盼歸來的親人,但仍然沒有他的消息。我感到自己被辜負了,後悔曾經憐愛過你,我曏天祈求,但天不應。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春夜,女子在閨房中思唸遠方的親人,夜深人靜,更漏聲催人老,燭光搖曳,夢斷情長。詩中“兩鄕明月心”一句,巧妙地以明月爲媒介,表達了女子對遠方親人的思唸之情。後句“孤負我,悔憐君”,則抒發了女子因思唸而生的悔恨與無奈。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表達了女子深深的思唸與無奈的情感。

牛嶠

五代時隴西人,字鬆卿,一字延峯。博學有文,以詩名。唐僖宗乾符進士,歷官拾遺、補闕。王建鎮西川,闢爲判官。及前蜀開國,拜給事中。有集。 ► 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