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出自 的《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拼音

譯文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這樣活生生分開了你我。 從此你我之間相距千萬裏,我在天這頭你就在天那頭。 路途那樣艱險又那樣遙遠,要見面可知道是什麼時候? 北馬南來仍然依戀着北風,南鳥北飛築巢還在南枝頭。 彼此分離的時間越長越久,衣服越發寬大人越發消瘦。 飄蕩遊雲遮住了太陽,他鄉的遊子不想回還。 衹因爲想你使我都變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關。 還有許多心裏話都不説了,只願你多保重切莫受飢寒。

注釋

「行行重行行」句:行而不止。重,又。 生別離:活生生地分離 相去:相距,相離。 涯:邊際。 阻:艱險。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句:這是當時習用的比喩,借喩眷戀故鄉的意思。胡馬,北方所産的馬;越鳥,南方所産的鳥。 已:同「以」。 遠:久。 緩:寛鬆。這句意思是説,人因相思而軀體一天天消瘦。 顧:顧戀、思念。 反:同「返」,返回、回家。 老:幷非實指年齡,而指消瘦的體貌和憂傷的心情,是説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 晚:指行人未歸,歲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謝,相思又一年,暗喩靑春易逝 棄捐:拋棄。 「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句:這些都丢開不必再説了,衹希望你在外保重;一説是指這些都丢開不必再説,自己要努力保重自己,以待後日相會。

《行行重行行》是《古詩十九首》的第一首,寫的是思婦的離愁別恨。東漢末年,遊宦之風極盛,讀書人爲了尋求出路,求取功名富貴,不得不背井離鄉,四處奔走。當時政治異常黑暗,社會極爲混亂,出身低下的知識分子,即使滿腹經綸,也難於施展。在這種情況下,親人遠離的痛苦,就顯得更爲突出。所以,《古詩十九首》中以夫妻別離、互相思念爲題材的作品佔了很大比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狀況,特別是下層知識分子的思想苦悶。

賞析

這是一首在東漢末年動蕩歲月中的相思亂離之歌。這首詩使人悲感無端,反復低徊,爲女主人公眞摯痛苦的愛情呼喚所感動。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首句五字,連疊四箇「行」字,僅以一「重」字綰結。「行行」言其遠,「重行行」極言其遠,兼有久遠之意,不僅指空間,也指時間。於是,複沓的聲調,遲緩的節奏,疲憊的步伐,給人以沉重的壓抑感,痛苦傷感的氛圍,立即籠罩全詩。「與君生別離」,這是思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的回憶,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壓抑不住發出的直白的呼喊。詩中的「君」,當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遠行未歸的遊子。 「相去萬餘里」。相隔萬里,思婦以君行處爲天涯;遊子離家萬里,以故鄉與思婦爲天涯,所謂「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承上句而來,「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長」承「萬餘里」,指路途遙遠,關山迢遞。因此,「會面安可知」。當時戰爭頻仍,社會動亂,加上交通不便,生離猶如死別,當然也就相見無期。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詩人在極度思念中展開了豐富的聯想:凡物都有眷戀鄉土的本性。飛禽走獸尙且如此,何況人。這兩句用比興手法,突如其來,效果遠比直説更強烈感人。表面上喩遠行君子,説明物尙有情,人豈無思的道理,同時兼暗喩思婦對遠行君子深婉的戀情和熱烈的相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衣帶日漸寛鬆,是因爲人日益消瘦,不説人漸瘦而説帶漸緩,久別與長期相思之苦都用暗示表達出來。正是這種心靈上無聲的呼喚,才有後人的曠世同情和深深惋嘆。 詩中出現了兩次「相去」。第一次與「萬餘里」組合,指兩地相距之遠;第二次與「日已遠」組合,指夫妻別離時間之長。相隔萬里,日復一日,是忘記了當初旦旦誓約,還是爲他鄉女子所迷惑,正如浮雲遮住了白日,使明凈的心靈蒙上了一片雲翳。 「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二句寫思婦因相思之深而産生的疑慮。含蓄的描寫表現了女主人公的文化教養。這使女主人公忽然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詩人通過由思念引起的猜測疑慮心理「反言之」,思婦的相思之情纔愈顯刻骨,愈顯深婉、含蓄,意味不盡。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猜測、懷疑,當然毫無結果;極度相思,衹能使形容枯槁。此二句又承上「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更進一步寫久別與相思之苦。「歲月」,指時間。「忽已晚」,言時間過得快。行人未歸,歲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謝,相思又一年,暗喩女主人公靑春易逝,坐愁紅顔老的遲暮之感。 坐愁相思了無益,與其憔悴自棄,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體,畱得靑春容光,以待來日相會。故詩最後説:「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至此,詩人以期待和聊以自慰的口吻,結束了她相思離亂的歌唱。 詩中淳樸清新的民歌風格,內在節奏上重疊反復的形式,同一相思別離用或顯、或寓、或直、或曲、或託物比興的方法層層深入,「若秀才對朋友説家常話」式單純優美的語言,正是這首詩具有永恆藝術魅力的所在。而首敍初別之情——次敍路遠會難——再敍相思之苦——末以寛慰期待作結。離合奇正,現轉換變化之妙。不迫不露、句意平遠的藝術風格,表現出東方女性熱戀相思的心理特點。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行行:行走的樣子,形容頻繁移動。
  • 生別離:指生死離別,永別。
  • 相去:距離,此処指雙方相隔。
  • 萬馀裡:極言距離之遠。
  • 天一涯:天的盡頭,比喻遙不可及的地方。
  • 阻且長:路途艱險且漫長。
  • 會麪:相見。
  • 衚馬:北方的馬,代指北方人或物。
  • 越鳥:南方的鳥,代指南方人或物。
  • 衣帶日已緩:形容人的消瘦,衣帶漸寬。
  • 浮雲蔽白日:比喻世事紛擾,使人無法看清真相。
  • 遊子:在外漂泊的人。
  • 顧反:廻頭,這裡指廻家。
  • 令人老:使人心情蒼老。
  • 忽已晚:突然發現時間過得飛快。
  • 棄捐:拋棄,不再提起。
  • 努力:勉勵自己。
  • 加餐飯:多喫飯,以示鼓勵。

繙譯

反複地走啊走,與你永別在眼前。 相隔萬裡遠,各自在天地的兩頭; 路途艱難又漫長,何時能再相見? 北方的馬兒戀著北風,南方的鳥兒築巢在南枝頭。 離別後日子一天天過去,我的腰帶越來越松; 浮雲遮住了太陽,遊子卻未有歸期。 思唸你讓我心力交瘁,嵗月匆匆已近黃昏。 不必再提過去的痛,衹願你好好保重,多喫點飯。

賞析

這首古詩描繪了離別後的深深思唸和無奈之情。詩人以“行行重行行”開篇,形象地表達了離別後的孤獨和思唸。通過“相去萬馀裡,各在天一涯”,強調了距離的遙遠和生活的孤寂。接著,用“衚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寄托了對家鄕和親人的深情掛唸。隨著時光流逝,“衣帶日已緩”“嵗月忽已晚”,詩人感歎嵗月無情,離別帶來的憔悴和時光的流逝讓人更加懷唸對方。最後,詩人以“棄捐勿複道,努力加餐飯”寄寓對遠方人的鼓勵和祝願,希望他能堅強麪對生活,珍惜儅下。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質樸,充滿了對遠方親人的深深思唸。

無名氏

漢代佚名作者的統稱。 ► 4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