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
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
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金碧樓西,銜得錦標第一歸。
拼音
序
黃裳的這首詞以龍舟競渡爲題材,頗具歷史價値。
相傳偉大詩人屈原在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汨羅江自殺,人民爲了紀念他,每逢端午節,常舉行競渡,象徵搶救屈原生命,以表達對愛國詩人的尊敬和懷念。
這一活動,後來成爲民間的一種風俗。南朝宗懍的《荆楚歲時記》,已有關於競渡的記載。宋耐得翁《都城紀勝》一書,專門記載南宋京城杭州的各種情況,其「舟船」條有云:「西湖春中,浙江秋中,皆有龍舟爭標,輕捷可觀。」龍舟競渡時,船上有人高舉紅旗,還有人攂鼓,鼓舞划船人的士氣,以增加競渡的熱烈氣氛,本篇就是描寫龍舟競渡奪標的實況。
上片寫競渡。比賽開始,「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一群紅旗高舉的龍舟,從柳陰深處的小洲邊飛駛而出。「飛出」二字用得生動形象,令人彷彿可以看到群舟競發的實況,這時各條船上的鼓手都奮力擊鼓,鼓聲猶如春雷轟鳴。龍舟衝破浩渺煙波,嚮前飛駛,再從遠處轉回。「直破煙波遠遠回」句中的「直破」二字寫出了船的凌厲前進的氣勢。下片寫奪標。一條龍舟首先到達終點,「歡聲震地」,岸上發出了一片震地的歡呼聲,健兒們爭戰奪標的英雄氣槪,簡直使千萬人爲之驚駭退避。「金碧樓西,銜得錦標第一歸」,錦標,是高竿上懸挂的給予競渡優勝者的賞物。「街」是龍舟的龍形生發出來的字眼,饒有情趣。
此詞采取白描手法,注意通過色彩、聲音來刻畫競渡奪標的熱烈緊張氣氛。同時,詞還反映了人們熱烈緊張的精神狀態。龍舟飛駛,鼓擊春雷,這是寫參與競渡者的緊張行動和英雄氣槪。歡聲震地,是寫群眾的熱烈情緒。銜標而歸,是寫勝利健兒充滿喜悅的形象與心情。如此以來眞實地再現了當日龍舟競渡、觀者如雲的情景。
黃裳(冕仲)
宋南平(今福建南平)人,字冕仲,一作勉仲,號演山。宋神宗元豐五年(西元一〇八二年)進士。歴越州簽判。宋哲宗元祐四年(西元一〇八九年)爲校書郎,元祐六年(西元一〇九一年)轉集賢校理(《續資治通鑑長編·巻四百二十五》、《續資治通鑑長編·巻四百五十八》),後知潁昌府。紹聖二年(西元一〇九五年)爲太常少卿,權尚書禮部侍郎(《宋會要輯稿·禮三·二五》、《宋會要輯稿·禮·二〇·九》)。宋徽宗崇寧初知靑州。崇寧五年(西元一一〇六年),由知鄆州落職提舉杭州洞霄宮(《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八·一二》)。政和四年(西元一一一四年),以龍圖閣學士知福州。累遷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嘗上書謂三舍法宜近不宜遠,宜少不宜老,宜富不宜貧,不如遵祖宗科舉之制,人以爲確論。喜道家玄祕之書,自號紫玄翁。宋髙宗建炎二年(西元一一二八年)致仕,次年卒,年八十七。諡忠文。有《演山先生文集》六十巻。事見《演山先生文集》附《黃公神道碑》。
► 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