翹思慕遠人,願欲托遺音。

出自 三國曹植 的《 雜詩七首(其一)
高臺多悲風,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萬里,江湖逈且深。 方舟安可極,離思故難任。 孤鴈飛南游,過庭長哀吟。 翹思慕遠人,願欲托遺音。 形影忽不見,翩翩傷我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高台:高的樓台。
  • 之子:這個人。

繙譯

高台上常常吹著悲風,早晨的陽光照耀著北林。那個人遠在萬裡之外,江湖深遠廣濶。方舟怎麽能夠到達,離別的愁思實在難以承受。孤獨的大雁曏南飛去,飛過庭院時長聲哀鳴。翹首思唸遠方的人,希望能寄托傳達思唸的聲音。但那身影忽然看不見了,輕快飛翔的樣子讓我的心很受傷。

賞析

這首詩以高台悲風、朝日照林的景象開篇,營造出一種悲涼的氛圍。接著表達對遠在萬裡之人的思唸,路途遙遠如江湖之深邃,難以跨越。孤雁的哀吟更增添了孤獨和淒涼之感。詩人希望能借大雁傳達對遠人的思唸之情,然而大雁身影的消失讓他倍感傷心。全詩通過自然景象的描繪和對思唸之情的細膩表達,深刻地展現了離別後的愁苦與哀傷。

曹植

曹植

曹植,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爲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後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爲“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 1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