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瓊瑤滿地,與君酬酢。

出自 辛棄疾 的《 滿江紅 · 和廓之雪
天上飛瓊,畢竟向、人間情薄。還又跨、玉龍歸去,萬花搖落。雲破林梢添遠岫,月臨屋角分層閣。記少年、駿馬走韓廬,掀東郭。 吟凍鴈,嘲飢鵲。人已老,歡猶昨。對瓊瑤滿地,與君酬酢。最愛霏霏迷遠近,卻收擾擾還寥廓。待羔兒、酒罷又烹茶,揚州鶴。
拼音

注釋

「和廓之雪」:廣信書院本作「和范先之雪」,玆從四卷本甲集。 廓之:即稼軒門人范開,爲范祖禹後裔。淳熙九年從學稼軒,十五年編刊《稼軒詞》甲集,幷爲之序。其他事歷不詳。廣信書院本「廓之」均作「先之」,蓋避宋寧宗趙擴名諱而改者。 飛瓊:雪花。東漢·班固《漢武帝內傳》:「王母命侍女王子登彈八琅之璈,又命侍女董雙成吹雲龢之笙,又命侍女石公子擊昆庭之鐘,又命侍女許飛瓊鼓震靈之簧,侍女阮凌華拊五靈之石,侍女范成君擊洞庭之磬,侍女段安香作九天之鈞。」清·陳維崧《二郎神·玉蘭花餅》詞:「萬片飛瓊,拋街填井。」按:此處之飛瓊,蓋亦兼指降雪事。 玉龍:宋·蔡絛《西清詩話·卷下》:「華州狂子張元,天聖間坐累終身,每託興吟詠,如《雪詩》:『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空飛。』《詠白鷹》:『有心待搦月中兔,更向白雲頭上飛。』怪譎類是。」 遠岫(xiù):遠處的峰巒。南朝齊·謝朓《郡內高齋閑坐答呂法曹》詩:「窗中列遠岫,庭際俯喬林。」宋·曾鞏《池上即席送梁況之赴宣城》詩:「遠岫烟雲供醉眼,雙谿魚鳥付新詩。」明·文徵明《病中懷吳中諸寺·天王寺寄南洲》詩:「憶看遠岫開飛閣,曾弔荒宮上小丘。」岫,《説文》:「岫,山穴也。」《爾雅》:「山有穴曰岫。」 月臨:廣信書院本作「月明」,玆從四卷本。 韓盧、東郭:《戰國策·卷十·〈齊策三·齊欲伐魏〉》:「齊欲伐魏。淳于髡謂齊王曰:『韓子盧者,天下之疾犬也。東郭逡者,海內之狡兔也。韓子盧逐東郭逡,環山者三,騰山者五,兔極於前,犬廢於後,犬兔俱罷,各死其處。田父見之,無勞勌之苦,而擅其功。今齊、魏久相持,以頓其兵,弊其眾,臣恐強秦大楚承其後,有田父之功。』齊王懼,謝將休士也。」稼軒曾聚衆二千,參加耿京抗金義軍,奉耿京命,奉表南歸,耿京爲叛徒張安國所殺,稼軒突入金營中擒拿叛徒。其南歸後,高宗君臣畏敵如虎,而對稼軒頗存戒心與忌妒,稼軒連上《十論》、《九議》等「平戎策」,不被重用,甚至落職閒居帶湖。稼軒《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 瓊瑤:唐·韓愈《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見寄》「今朝蹈作瓊瑤跡,爲有詩人鳳沼來。」 酬酢(chóu zuò):賓主互相敬酒,泛指交際應酬。酬,嚮客人敬酒;酢,嚮主人敬酒。 寥廓:廣信書院本作「空闊」,蓋因避宋寧宗嫌名而改,玆從四卷本。 羔兒酒: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載宋宣和年化成殿羊羔酒真方,用糯米肥羊肉等與麴同釀,十日熟。宋·蘇軾《趙成伯家中有姝麗吟春雪謹依元韻》詩中有自注云:「世傳陶穀學士買得党太尉家故妓,遇雪,陶取雪水烹團茶,謂妓曰:『黨家應不識此?』妓曰:『彼粗人安有此景,但能於銷金暖帳下淺斟低唱,喫羊羔兒酒耳。』陶默然,媿其言。」 揚州鶴:南朝梁·殷芸《殷芸小説·卷六·吳蜀人》:「有客相從,各言其志:或願爲揚州刺史,或願多貲財,或願騎鶴上昇,其一人曰:『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欲兼三者。』」後以「揚州鶴」形容如意之事。宋·蘇軾《於潛僧綠筠軒》詩:「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天上飛瓊:指天上的美玉,比喻雪花。
  • 畢竟向、人間情薄:終究還是人間的溫情淡薄。
  • 玉龍歸去:指雪花飄落,如玉龍騰空而逝。
  • 萬花搖落:形容冬日萬物凋零。
  • 遠岫(xiù):遠處的山峯。
  • 層閣:多層的樓閣。
  • 駿馬走韓廬:意指年輕時在韓信的故鄉(今山東滕州一帶)馳騁。
  • 掀東郭:東郭,可能是指東門,此句意爲快速馳騁。
  • 吟凍雁,嘲飢鵲:以詩歌吟詠寒中的大雁和飢餓的喜鵲,寓言歲月無情。
  • 酬酢(zuò):飲酒應對,這裏指共飲。
  • 霏霏:形容雪花紛紛揚揚的樣子。
  • 寥廓:遼闊,空曠。
  • 羔兒酒:一種甜酒。
  • 揚州鶴:典故出自《搜神後記》,傳說有仙鶴從揚州飛來,這裏可能暗指遠方的朋友。

翻譯

天空飄落的美玉,終究還是覺得人間情感冷淡。它又乘着玉龍返回,伴隨着萬花凋零。雲層裂開,露出遠處的山巒;月光灑在屋檐,映照出層次分明的樓宇。回憶起年少時,騎着駿馬在韓信故地飛馳,那情景彷彿就在眼前。

對着滿地的瓊瑤般雪花,我要和你暢飲共度。我最喜歡的是那漫天飛舞的雪花,讓世界變得迷離而開闊。酒足飯飽之後,再煮一壺好茶,期待着遠方揚州的朋友像鶴一般翩然而至。

賞析

這首詞是辛棄疾以雪景爲背景,藉以抒發懷舊之情和人生感慨。詞人通過描繪雪景,表達了對青春歲月的懷念,以及對友情的珍視。"吟凍雁,嘲飢鵲"不僅寫出冬日景象,也寓言了人生的艱辛。最後以「揚州鶴」爲結,既是對友人的思念,也是對自由生活的嚮往,充滿了濃厚的人文氣息和生活哲理。整首詞情感深沉,語言優美,展現出辛棄疾獨特的藝術風格。

辛棄疾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