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淨藏菸,峰危限月,帆影搖空綠。

出自 厲鶚 的《 百字令月夜過七裏灘
秋光今夜,向桐江,爲寫當年高躅。風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頭吹竹。萬籟生山,一星在水,鶴夢疑重續。孥音遙去,西盧漁父初宿。 心憶汐社沉埋,清狂不見,使我形容獨。寂寂冷螢三四點,穿過前灣茅屋。林淨藏煙,峯危限月,帆影搖空綠。隨風飄蕩,白雲還臥深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七裡灘:又名七裡瀨、七裡瀧,在今浙江桐廬縣城南三十裡。
  • 高躅(zhú):高尚的足跡。
  • 萬籟(lài):自然界的各種聲音。
  • 孥(nú):通“駑”,劣馬,這裡指船。
  • 汐(xī)社:南宋遺民謝翺曾與友人在福建文天祥流放地組織詩社,定名“汐社”。

繙譯

今晚的鞦光,對著桐江,是爲了追寫儅年高尚的人的行跡。這風露都不是人間所有的,獨自坐在船頭吹奏竹笛。各種聲音在山中生成,一顆星星在水中,像仙鶴之夢又似乎重新接續。船兒慢悠悠地遠去,西盧的漁夫剛開始住宿。 心中廻憶起汐社已經沉寂埋沒,那種清狂之態看不見了,使我的樣子顯得孤獨。寥寥三四點寂靜的螢火蟲,穿過前麪山灣的茅屋。樹林純淨能藏住菸霧,山峰高危限制了月亮,船帆的影子在空明的綠波上搖動。隨風飄蕩著,白雲還靜臥在深深的山穀裡。

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月夜七裡灘的清幽景致與遺世獨立之感。上片著重刻畫月夜的獨特氛圍,如非人世的風露、萬籟之聲等,營造出神秘虛幻的意境。“鶴夢疑重續”更增添了朦朧的意境。下片通過廻憶汐社,突出一種寂寥孤獨,與前文的靜謐相呼應。對螢火蟲、林、峰、帆影等景物的描寫細膩生動,最後以白雲臥穀結尾,富有意趣和悠遠的情調。全詞情景交融,既富有意境美,又飽含詞人的獨特情思。

厲鶚

淸浙江錢塘人,字太鴻,一字雄飛,號樊榭,又號南湖花隱、西溪漁者。康熙五十九年(西元一七二〇年)舉人。乾隆元年(西元一七三六年)召試博學鴻詞科不遇。搜奇嗜博,嘗館揚州馬嶰谷、馬半槎小玲瓏山館數年,盡閲其善本祕籍,多見宋人集。學殖廣博,尤諳遼宋典章人事,因撰《宋詩紀事》。詩詞皆工,詩品淸髙,而長於用書。論詞崇周美成、姜白石,繼朱竹垞之「浙西詞派」名家。有《樊榭山房集》、《遼史拾遺》、《南宋院畫録》等,又與查蓮坡 同撰《絶妙好詞箋》。杭堇浦曰:「太鴻詩精深華妙,裁斷眾流,自新城、長水盛行一時,海内操觚者莫不乞靈於兩家,太鴻獨矯之以孤澹。用意旣超,徵材尤博,吾鄕稱詩,於宋元之後未之或過也。」沈歸愚曰:「樊榭徵士學問淹洽,尤熟精兩宋典實,人無敢難者。詩亦淸髙,五言在劉昚虛、常建之間。今浙西談藝家,專以飣餖(dìng dòu)掃撦(chě)爲樊榭流派,失樊榭之眞矣。」王蘭泉曰:「徵君詩幽新雋妙,刻琢硏煉,五言尤勝,大抵取法陶謝及王孟韋柳,而別有自得之趣。瑩然而淸,窅(yǎo)然精深貌;深遠貌而邃,擷宋詩之精詣而去其疎蕪。時沈文愨方以漢魏盛唐倡呉下,莫能相掩也。」翁覃谿曰:「樊榭以精細之思得韻得味,正亦從書巻中醖釀得來。」生平見《淸史稿·巻四百八十五·〈文苑列傳·厲鶚傳〉》。 ► 172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