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星召鬼歆盃磐,山魅食時人森寒。

出自 李賀 的《 神弦
女巫澆酒雲滿空,玉爐炭火香鼕鼕。 海神山鬼來座中,紙錢窸窣鳴?風。 相思木帖金舞鸞,攢蛾一啑重一彈。 呼星召鬼歆杯盤,山魅食時人森寒。 終南日色低平灣,神兮長在有無間。 神嗔神喜師更顏,送神萬騎還青山。
拼音

譯文

女巫澆酒迎神,滿空陰雲 玉石雕刻的香爐中,爐火正紅 獸鼓咚咚,煙柱騰昇入空 請得海神山鬼依次排入座中 焚燒的紙錢發出窸窣聲 紙灰伴隨着旋風 相思木製成精美的琵琶 雕鏤的圖案是飛鸞舞鳳 女巫眉頭緊皺 唱詞念曲,喋喋不休 彈奏琵琶,扭扭瘋瘋 呼喚上天諸神和冥界諸鬼 把豐盛的祭品品味 可享用祭品時人們毛骨道悚 終南山的暮色下垂 垂到平平的山彎 衆神飄忽在有無之間、陰陽之間 女巫的臉色彷彿由鬼神主宰 喜怒不時在變幻 人們恭恭敬敬地焚燒紙人紙馬 好博得諸神歡心洗喜地 滿意地返回青山

注釋

澆酒:潑酒於地,用以迎接神仙。 雲滿空:是指女巫請神時煙霧騰騰,充滿天空。 玉爐:用玉石雕刻的香爐。 鼕鼕:鼓聲。 紙錢:燒化給鬼神當錢用的紙張。 窸窣:輕微細碎的聲音。這裏指燒紙錢的聲音。 相思木:即相思樹,這裏指相思木做成的琵琶。唐代女巫常彈奏琵琶。 金舞鸞:金色的鸞鳳飛舞的圖案。 攢蛾:緊皺眉頭。 啑:這裏指女巫喋喋不休地唱曲念詞,每唱一次就彈一次琵琶。 歆:鬼神享用的祭品。 山魅:山中的鬼怪。 森寒:毛骨悚然。終南:即終南山,在今天陝西省西安市。 平灣:指山凹。 兮:語氣詞,相當於“啊”。 有無間:好像有,好像無。 嗔:生氣發怒。 師:指女巫。 更顏:變化顏色。這句是說神鬼的喜怒從女巫的臉色顯露出來。 萬騎:指的是送神時候燒的許多紙人紙馬。

《神弦》,作者唐朝李賀。這首詩揭露了女巫裝神弄鬼的欺騙行爲。中唐以降,尚巫之風日盛。詩人由筆下《神弦曲》、《神弦》和《神弦別曲》三首詩。

賞析

李賀是一個青年詩人,但在他的作品中出現的“死”字卻達20多個,“老”字多達50多個,反映了他對好景不長、時光易逝的感傷情緒。王母、嫦娥等神話人物,銀浦、月宮等天國風光,出現在《天上謠》、《夢天》等名作中,極奇麗譎幻之觀。而在《古悠悠行》、《官街鼓》、《神弦》、《神弦曲》等作品中則寫到神仙的虛誕和滄桑的變化。既然死亡無法逃避,於是李賀詩中又出現了對另一種鬼魅世界的描寫:“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秋來》)、“百來老鴞成木魅,笑聲碧火巢中起”(《神弦曲》)。 幽靈出沒,陰森可怖。李賀寫的這種神怪詩並不多,總數不過十餘首,卻佔其名作的一半以上,因此宋人錢易、宋祁等稱李賀爲“詩鬼”。於是,如同李白被稱爲“詩仙”,杜甫被稱爲“詩聖”一樣,李賀便得到了“詩鬼”的雅號。 中唐以降,尚巫之風日盛。詩人由筆下《神弦曲》、《神弦》和《神弦別曲》三首詩。《神弦》一首詩具有另外兩首詩的基本特徵即對尚巫之風作了如實的記錄,而且是藝術記錄。更加可貴的是,還對女巫裝神弄鬼的形象作了巧妙的諷刺。“神嗔神喜師更顏”一語絕佳。神的喜怒哀樂全在女巫的面部表情中,儘管於此,人們還是十分虔誠地把鬼神送還青山。讀此詩,不禁爲李賀爐火純青的諷刺藝術而拍手叫絕。真可謂不着一字,盡得風流。
李賀

李賀

李賀,唐代著名詩人,漢族,河南福昌人。字長吉,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等,與李白、李商隱三人並稱唐代“三李”。祖籍隴西,生於福昌縣昌谷(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一生愁苦多病,僅做過3年從九品微官奉禮郎,因病27歲卒。李賀是中唐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重要人物。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