澗影見松竹,潭香聞芰荷。

出自 孟浩然 的《 夏日浮舟過陳大水亭
水亭涼氣多,閒棹晚來過。 澗影見松竹,潭香聞芰荷。 野童扶醉舞,山鳥助酣歌。 幽賞未雲遍,煙光奈夕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閒棹(zhào):悠閒地划船。
  • 澗影:山澗中的倒影。
  • 芰荷(jì hé):荷花的一種。
  • 野童:鄉野的孩童。
  • 扶醉:扶着醉酒的人。
  • 酣歌:盡情歌唱。
  • 幽賞:幽靜地欣賞。
  • 煙光:傍晚的霧氣和光線。

翻譯

水亭上涼氣頗多,我悠閒地划船傍晚時分來到這裏。 山澗中的松竹倒影清晰可見,潭中的荷花香氣撲鼻。 鄉野的孩童扶着醉酒的人跳舞,山中的鳥兒也助興歌唱。 幽靜地欣賞這一切還未盡興,傍晚的霧氣和光線又怎能奈何。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夏日傍晚在水亭的寧靜景象,通過「澗影見松竹,潭香聞芰荷」等句,生動地表現了自然的清新與恬靜。詩中「野童扶醉舞,山鳥助酣歌」則增添了生活的趣味與和諧。最後兩句「幽賞未雲遍,煙光奈夕何」表達了詩人對美景的留戀與無奈時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詩語言清新,意境深遠,展現了孟浩然詩歌的典型風格。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詩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年四十遊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餘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爲“王孟”。 ► 2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