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羌校尉朝乘障,破虜將軍夜渡遼。
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
暮雲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射鵰。
護羌校尉朝乘障,破虜將軍夜渡遼。
玉靶角弓珠勒馬,漢家將賜霍嫖姚。
拼音
譯文
居延城外胡人正在狩獵,白草連天大火漫天燃燒。
暮雲下曠遠的沙漠縱馬飛馳,秋日裏遼闊的平原正好射鵰。
護羌校慰堅守陣地登上障堡,破虜將軍勇猛出擊夜渡遼河。
那鑲玉的劍,角飾的弓,戰馬戴着珠絡頭,朝廷要賜給得勝的將軍:勇如漢朝的霍嫖姚。
注釋
居延城:也叫居延塞。故址在今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一帶。居延,古縣名,在今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北部。
天驕:即“天之驕子”,漢代時匈奴恃強,自稱“天之驕子”,即老天爺的愛子。這裏借稱唐朝的吐蕃。
獵天驕:是說強悍的少數民族首領帶着人馬打獵。
白草:北方草原上的一種野草,枯後呈白色,稱白草。
連天野火燒:燒起圍獵的野火,與天連在一起了,形容打獵的野火聲勢之大。
暮雲:晚上的雲彩與煙霧相接。
磧(qì):沙漠。
空磧:空蕩無邊的大沙漠。
時驅馬:正在奔馳的獵馬。
秋日:秋天的時節。
平原:平坦的原野。
射鵰:泛指用箭射空中的禽鳥。雕,鷹類性兇猛。
好射鵰:正好是打獵的時候。
護羌校尉:《漢官儀》曰:護羌校尉,武帝置,秩比二千石,持節以護西羌。”漢代拿着符節保護西羌的武官叫“護羌校尉”,這裏指唐廷守邊的將領。
乘障,同乘鄣,謂登城守衛。
朝乘障:早晨登上遮虜障。《漢書·張湯傳》:“﹝上﹞乃遣山乘鄣。”顏師古注:“鄣謂塞上要險之處,別築爲城,因置吏士而爲鄣蔽以扞寇也。”障,遮虜障,西漢時爲了防止匈奴內侵,在居延一帶修築了一道遮虜障,一種防禦工事。
破虜將軍:指漢昭帝時中郎將範明友。當時遼東烏桓反。他帶領兵馬,渡過遼河,平定了這次叛亂。此指唐朝守邊的將領。
玉靶:鑲玉的劍柄。借指寶劍。
角弓:獸角裝飾的弓。
珠勒:珠飾的馬絡頭。
珠勒馬:馬勒口上用寶珠裝飾,指駿馬。
漢家將賜:漢朝就要賞賜。這裏指唐廷就要賞賜。
霍嫖姚:即霍去病,西漢抗擊匈奴的名將,官至驃騎將軍。前後六次出擊匈奴,皆獲勝而歸,得到朝廷封賞。此處借指崔希逸。《史記·嫖姚將軍傳》曰:“霍去病爲嫖姚校尉。”
序
《出塞作》是唐代詩人王維的邊塞詩,是《全唐詩》的第一百二十八卷第十首。前兩句寫打獵聲勢之盛,渲染邊關劍拔弩張之勢。三四句寫出吐蕃健兒盤馬彎弓、勇猛強悍,暗示邊情的緊急,爲詩的下半部分作了鋪墊。五六句突出軍情的緊迫,進軍的神速,表現了唐軍昂揚奮發的士氣,雷厲風行的作風。末兩句點出賞功慰軍的題旨,收結頗爲得體。
賞析
“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寫居延關外長滿白草的廣闊原野上燃起了熊熊獵火,吐蕃正在這裏進行打獵活動,這是緊張局勢的一個信號。寫打獵聲勢之盛,正是渲染邊關劍拔弩張之勢。這兩句詩很容易使人聯想起高適《燕歌行》“單于獵火照狼山”之句,古詩中常常以“獵火”來暗指戰火。
“暮雲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射鵰”,進一步描寫吐蕃的獵手們在暮雲低垂,空曠無邊的沙漠上驅馬馳騁,在秋天草枯,動物沒有遮蔽之處的平原上射獵。這一聯象兩幅生動傳神、極具典型意義的塞上風俗畫,寫出吐蕃健兒那種盤馬彎弓、勇猛強悍的樣子,粗豪雄放;也暗示邊情的緊急,爲詩的下半部分作了鋪墊。
“護羌校尉朝乘障,破虜將軍夜渡遼。”這兩句,對仗精工,很有氣勢。“護羌校尉”和“破虜將軍”都是漢代武官名,這裏借指唐軍將士。登障堡,渡遼河,都不是實指,而是泛寫,前者着重說防禦,後者主要講出擊,一個“朝”字和一個“夜”字,突出軍情的緊迫,進軍的神速,表現了唐軍昂揚奮發的士氣,雷厲風行的作風。此聯對軍事行動本身沒有作具體的描寫,而只是選取具有曲型意義的事物,作概括而又形象的敘說,就把唐軍緊張調動,英勇作戰,並取得勝利的情景寫出來了,收到了詞約義豐的藝術效果。
“玉靶角弓珠勒馬,漢家將賜霍嫖姚。”“漢家”借指唐朝,“霍嫖姚”即漢代曾作過嫖姚校尉的霍去病,借謂崔希逸。這兩句是說,朝廷將把鑲玉柄的劍,以角裝飾的弓和戴着珠勒口的駿馬,賜給得勝的邊帥崔希逸。在詩尾才點出賞功慰軍的題旨,收結頗爲得體。
前四句寫邊境紛擾、戰火將起的形勢,刻畫形象,有聲有色,是實寫;後四句便採用虛寫,寫唐軍針對這種緊張形勢而進行軍事部署。此詩寫得很有特色,它反映當前的戰鬥情況,用兩相對比的寫法,先寫吐蕃的強悍,氣勢咄咄逼人,造成心理上的緊張;再寫唐軍雍容鎮靜,應付裕如,有攻有守,以一種壓倒對方的凌厲氣勢奪取最後的勝利。越是渲染對方氣焰之盛,越能襯托唐軍的英勇和勝利的來之不易,最後寫勞軍,也就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只須輕輕點染,詩旨全出。
此詩運用了對比的寫法,前四句寫敵人的勇悍和囂張氣焰,意在反襯出大唐守邊將士不畏強敵,敢於戰鬥,敢於勝利的精神。借用“護羌校尉刀、“破遼將軍”、“霍嫖姚”典故比喻將能卒勇,比直接描寫更能啓發讀者,更有餘味之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居延城:古縣名,故城在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南。
- 天驕:原指匈奴,此處借指唐北方少數民族。
- 磧(qì):沙漠。
- 護羌校尉:漢代官職,這裏借指唐將。
- 乘障:登城守衛。
- 破虜將軍:漢代官職,這裏借指唐將。
- 嫖姚:漢代名將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
翻譯
居延城外少數民族正在狩獵,白草連天大火在燃燒。傍晚的雲層覆蓋着空曠的沙漠,他們不時地趕着馬奔馳,在秋高氣爽的平原上正好射鵰。唐朝守邊的將領早上登上城樓守衛,破虜將軍在夜裏渡過遼河。鑲玉的劍把和角弓,裝飾着珠寶的馬,這些都將賞賜給像霍去病那樣的將軍。
賞析
這首詩寫了唐時邊地的軍事活動和景色。首聯描寫了邊地少數民族的活動和獨特的自然景象。頷聯進一步刻畫出邊地的豪邁壯闊場景。頸聯寫了唐朝將領的積極守邊行動。尾聯則表達了對有功勞的將領的期待與賞賜。整首詩意境開闊,通過對邊地風光和軍事行動的描繪,展現出一種豪邁激昂的氣勢和對國家邊境安全的關注。同時也映照出詩人對國家安寧、民族和睦的一種期望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