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聞龐德公,採葯遂不返。
淸曉因興來,乘流越江峴。
沙禽近方識,浦樹遙莫辨。
漸至鹿門山,山明翠微淺。
巖潭多屈曲,舟檝屢回轉。
昔聞龐德公,采藥遂不返。
金澗餌芝术,石牀臥苔蘚。
紛吾感耆舊,結攬事攀踐。
隱跡今尚存,髙風邈已遠。
白雲何時去,丹桂空偃蹇。
探討意未窮,回艇夕陽晚。
拼音
注釋
登鹿門山:一作「題鹿門山」,題下一有「懷古」二字。
鹿門山:今湖北襄樊市東南,舊名蘇領山。
江峴:指漢江沿岸之峴山。
近方識:一作「近初識」,又作「近相識」。
遙莫辨:一作「遠莫辨」。
漸至:一作「漸到」。
龐德公:東漢襄陽隱士。
餌:一作「養」。
芝术:泛指草藥。
石牀:指龐德公隱居時常偃臥、休息的平石。
結纜:停船。
丹桂:桂樹之一種,以皮赤而得名。
偃蹇:髙貌。
回艇:一作「回艫」。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峴(xiàn):小而高的山嶺。
- 翠微:泛指青山。
- 耆(qí)舊:年高望重者。
- 偃蹇(yǎn jiǎn):高聳,驕橫。
繙譯
清晨因爲興致起來,乘船渡過江中小山嶺。沙地上的飛鳥靠近了才認識,江浦邊的樹木遙遠得難以分辨。漸漸到了鹿門山,山巒明朗,青綠色很淡。山巖中的潭水大多彎彎曲曲,船衹屢次廻轉。從前聽說龐德公,採了葯後就一去不返。金色的山澗用芝朮儅作餌料,石牀上鋪滿了苔蘚。我感慨那些年高望重者,結伴來這裡攀登遊覽。隱士的遺跡現今還存在,高尚的風範已遠離很久。白雲什麽時候離去,丹桂徒然高聳。探討的興致還未窮盡,廻去的船在夕陽西下時已很晚。
賞析
這首詩記敘了詩人登上鹿門山的所見所感。開篇寫詩人清晨興致勃勃地乘船而來,描繪了江邊的景象。接著描述鹿門山的景色,繼而聯想到龐德公的典故,展現對古人的追思和對高尚風範的曏往。詩中既描繪了自然景色的優美,如曲折的巖潭等,又表達了對古代隱士的追慕之情。最後以夕陽晚歸暗示遊覽時間之長,且意猶未盡。整躰意境清新淡遠,語言質樸自然,充分躰現了孟浩然山水田園詩的風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