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顯位,勵相臣。

出自 武則天 的《 制袍字賜狄仁傑
敷政術,守清勤。升顯位,勵相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敷政術:推行政治的策略和方法。
  • 守清勤:堅守廉潔和勤奮。
  • 升顯位:提升到顯赫的職位。
  • 勵相臣:激勵和鼓勵輔佐的臣子。

翻譯

推行政治的策略,堅守廉潔和勤奮的原則。提升到顯赫的職位,激勵和鼓勵輔佐的臣子。

賞析

這首作品是武則天賜給狄仁傑的制袍上的字,表達了對狄仁傑政治才能和品德的讚賞。詩中「敷政術」和「守清勤」體現了對狄仁傑政治智慧和廉潔自律的認可,「升顯位」和「勵相臣」則顯示了對其職位提升和激勵他人的期望。整體上,這首詩簡潔明瞭,既是對狄仁傑個人的肯定,也體現了武則天對賢能之士的重視和利用。

武則天

武則天

武則天,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東)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楊氏。中國歷史上唯一掌握君權而得到普遍承認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十四歲入後宮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初為昭儀,後為皇后,尊號為天后,與唐高宗李治並稱二聖,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期間,改名為“曌”。武則天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後自立為皇帝,定洛陽為都,改稱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迫使武氏退位,史稱神龍革命。唐中宗復辟,恢復唐朝,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後遵武氏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開元四年(公元716年),改謚號為則天皇后,天寶八年(公元749年),加謚則天順聖皇后。 ► 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