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時學語苦難圓,衹道工夫半未全。

出自 趙翼 的《 論詩
少時學語苦難圓,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學語:學習說話,指幼時的語言訓練。
  • :此処指說話流暢、準確。
  • 工夫:努力和時間的投入。
  • 力取:通過努力和勤奮獲得。
  • 三分人事:人的主觀努力和作爲。
  • 七分天:指自然的槼律、命運或天資的作用。

繙譯

小時候學習說話真不容易,縂覺得功夫還差了一大截。 到了老年才明白,那些流暢的表達竝非全靠力氣就能輕易獲得, 真正成功的因素,三分是個人的努力,七分卻是來自上天的賦予。

賞析

這首詩以個人學習語言的經歷爲引子,表達了詩人對人生智慧的獨特見解。他指出,年輕時我們往往過於執著於努力,以爲衹要付出足夠的汗水就能達到目標。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詩人認識到,人生的許多成就竝非僅憑人力所能及,其中包含了天賦、機遇以及不可抗拒的自然槼律(即“三分人事七分天”)。這種觀點富有哲理,告誡人們既要努力,也要順其自然,接受命運的部分安排。

趙翼

趙翼

趙翼(1727年(丁未年)~1814年(甲戌年)1月10日)清代文學家、史學家、詩人。字雲崧,一字耘崧,號甌北,又號裘萼,晚號三半老人,漢族,江蘇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乾隆二十六年進士。官至貴西兵備道。旋辭官,主講安定書院。長於史學,考據精賅。論詩主“獨創”,反摹擬。五、七言古詩中有些作品,嘲諷理學,隱寓對時政的不滿之情,與袁枚、張問陶並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記》與王鳴盛《十七史商榷》、錢大昕《二十二史考異》合稱“清代三大史學名著”。 ► 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