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待金門詔,空持寶劍遊。

出自 李白 的《 寄淮南友人
紅顏悲舊國,青歲歇芳洲。 不待金門詔,空持寶劍遊。 海雲迷驛道,江月隱鄉樓。 復作淮南客,因逢桂樹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紅顏:指青春年少。
  • 青歲:青春歲月。
  • 金門詔:指朝廷的召見或任命。金門,即金馬門,漢代宮門名,這裏指朝廷。
  • 寶劍遊:指四處遊歷,寶劍象徵俠客或遊子的身份。
  • 驛道:古代官方設立的交通路線。
  • 鄉樓:家鄉的樓閣,這裏指家鄉。
  • 桂樹留:桂樹常被用來象徵高潔,留指停留。

翻譯

青春年少時,我爲失去故國而悲痛,美好的年華也在芳洲上消逝。 沒有等到朝廷的召見,我只能空手攜帶着寶劍四處遊歷。 海上的雲霧遮蔽了驛道,江上的月光隱去了家鄉的樓閣。 如今我又成了淮南的客人,因爲遇到了高潔的桂樹而停留。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李白對青春流逝和未能實現政治抱負的感慨。詩中,「紅顏」與「青歲」對比,突出了詩人對逝去青春的哀愁。「不待金門詔,空持寶劍遊」反映了詩人對未能得到朝廷重用的無奈和對遊歷生活的自嘲。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增強了詩人思鄉之情和對現狀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李白詩歌的豪放與哀婉並存的風格。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爲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