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願言思子,中心養養!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願言思子,不瑕有害!
拼音

譯文

你倆乘船走了,船兒飄飄遠去。多麼思念你呵,心中戀意難除。 你倆乘船走了,船影漸遠漸沒。多麼思念你呵,切莫遭遇災禍!

注釋

二子:衛宣公的兩個異母子。 景:通憬,遠行貌。泛泛:飄蕩貌。景:聞一多《詩經通義》“景讀爲‘迥’,言漂流漸遠也”。 願:思念貌。 養(yáng)養:心中煩躁不安。 瑕:訓“胡”,通“無”。“不瑕”,猶言“不無”,疑惑、揣測之詞。

《二子乘舟》是《詩經·邶風》第19篇。先秦時代邶地華夏族民歌。全詩2章,章4句。全詩通過對飄飄遠逝的二子和船影等畫面的描寫,形象生動地表達了衛國人民對“二子”之間感情的欣賞與感動。

賞析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兩句點出送別地點發生在河邊。兩位年輕人拜別了親友登上小船,在浩渺的河上飄飄遠去,只留下一個零星小點,畫面由近而遠。“泛泛”二字形象地描繪出波光粼粼的場景。 “願言思子,中心養養!”送行的一行人在岸邊佇立,久久不肯離去。騁目遠望,悠悠無限思念之情。此處直抒送行者的留戀牽掛之情,更將送別的匆忙和難分難捨表現得淋漓盡致。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兩位年輕人所乘之舟,早已在藍天之下、長河之中逐漸遠去,送行者卻還癡癡站在河岸上遠望。 ”願言思子,不瑕有害!”這兩句,是用祈禱的方式,傳達情感上的遞進和轉折,恐怕只有親人、朋友、愛人才會真正如此設身處地地惦念。在這割捨不斷的牽念中,很自然地浮起憂思和對未來的擔憂。 整首詩景象相同、地點相同,而情感卻由淺到深:正因爲有了這種迴環復沓的手法,使詩顯得更加蘊蓄深沉。

無名氏

周朝佚名作者的統稱。 ► 5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