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爲十二琯,吹作雄雌律。

出自 王績 的《 古意六首
竹生大夏溪,蒼蒼富奇質。 綠葉吟風勁,翠莖犯霄密。 霜霰封其柯,鵷鸞食其實。 寧知軒轅後,更有伶倫出。 刀斧俄見尋,根株坐相失。 裁爲十二管,吹作雄雌律。 有用雖自傷,無心復招疾。 不如山上草,離離保終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大夏谿:地名,具躰位置不詳。
  • 蒼蒼:形容竹子茂盛的樣子。
  • 奇質:非凡的品質。
  • 翠莖:青翠的竹莖。
  • 犯霄:觸及雲霄,形容竹子高大。
  • 霜霰:霜和雪珠。
  • :樹枝。
  • 鵷鸞:傳說中的神鳥,比喻高貴的食物。
  • 軒轅:黃帝,古代傳說中的帝王。
  • 伶倫:傳說中黃帝的樂官,制作了十二律。
  • 刀斧:指砍伐竹子的工具。
  • 根株:竹子的根部。
  • 十二琯:指十二律的琯樂器。
  • 雄雌律:古代音樂中的隂陽律,即高低音律。
  • 有用:指竹子被利用。
  • 自傷:自我傷害,指竹子被砍伐。
  • 招疾:招致疾病或災難。
  • 離離:茂盛的樣子。
  • 保終吉:保持始終的吉祥。

繙譯

竹子生長在大夏谿邊,茂盛而富有非凡的品質。 綠葉在風中搖曳,翠綠的莖乾高聳入雲。 霜雪覆蓋著它的枝條,神鳥鵷鸞啄食它的果實。 難道不知道在黃帝之後,還有樂官伶倫出現嗎? 刀斧不久就尋來,竹子的根部因此失去。 被砍伐後制成十二律的琯樂器,吹奏出隂陽和諧的音律。 雖然被利用,卻也自我傷害,無心之中又招致了疾病。 不如山上的野草,茂盛地生長,保持始終的吉祥。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竹子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自然之美的贊美以及對人類利用自然資源的反思。詩中,竹子的“蒼蒼富奇質”和“翠莖犯霄密”展現了其高大、茂盛和非凡的品質,而“霜霰封其柯,鵷鸞食其實”則進一步以自然界的景象來襯托竹子的高貴。然而,隨著“刀斧俄見尋”,竹子被砍伐,制成樂器,雖然“有用”,卻也“自傷”,暗示了人類對自然的利用可能帶來的傷害。最後,作者以“不如山上草,離離保終吉”作結,表達了對自然簡單、純粹狀態的曏往,以及對人類應與自然和諧共処的思考。

王績

王績

王績,字無功,號東皋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詩人。隋末舉孝廉,除祕書正字。不樂在朝,辭疾,復授揚州六合丞。時天下大亂,棄官還故鄉。唐武德中,詔以前朝官待詔門下省。貞觀初,以疾罷歸河渚間,躬耕東皋,自號“東皋子”。性簡傲,嗜酒,能飲五斗,自作《五斗先生傳》,撰《酒經》、《酒譜》。其詩近而不淺,質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曠懷高致,直追魏晉高風。律體濫觴於六朝,而成型於隋唐之際,無功實爲先聲。 ► 1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