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江上別,誰不仰神仙。

十五綵衣年,承歡慈母前。 孝廉因歲貢,懷橘向秦川。 四座推文舉,中郎許仲宣。 泛舟江上別,誰不仰神仙。
拼音

注釋

慈母:一作「戀母」。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綵(cǎi)衣:這裏指五彩斑斕的衣服,指子女孝順父母。
  • 孝廉:漢代以來舉薦人才的一種科目,舉孝順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明清兩代,對舉人的稱呼。
  • 歲貢:古代諸侯或屬國每年向朝廷進獻禮品。這裏指每年向朝廷推薦人才。
  • 懷橘:《三國志·吳志·陸績傳》記載,陸績六歲時,到九江拜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他,陸績偷偷藏了三個橘子。等到要告辭回家時,陸績向袁術拜別,橘子掉了出來。袁術問他原因,陸績說:「我想帶回去給母親吃。」這裏用「懷橘」表示張參對母親的孝順。
  • 秦川:指古秦地,今陝西、甘肅秦嶺以北平原地帶,這裏指涇州(今甘肅省涇川縣北)。

翻譯

十五歲正是穿着綵衣在母親面前戲耍,博取歡顏的年紀。 因被推舉爲孝廉,(張參)要前往涇州探望父母。 衆人都推舉他如同文舉一般有才華,他也如仲宣得到中郎的讚許。 在江上泛舟分別,誰不仰慕這樣如神仙般的人物呢。

賞析

這首詩是孟浩然爲送張參赴京應舉兼向涇州探望父母所作。詩的首句描繪了張參在年少時的孝順情景,「十五綵衣年,承歡慈母前」,體現出母子之間的深厚情感。接下來「孝廉因歲貢,懷橘向秦川」,說明了張參因孝廉被舉薦,要前往涇州看望父母,「懷橘」的典故進一步強調了他的孝心。「四座推文舉,中郎許仲宣」,通過衆人的推舉和讚許,展現了張參的才華和品德受到了廣泛的認可。最後「泛舟江上別,誰不仰神仙」,在江上分別的場景中,表達了對張參的敬仰之情。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真摯,通過對張參的讚美,表達了作者對孝順、才華和品德的崇尚。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詩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年四十遊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餘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爲“王孟”。 ► 2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