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發具自和,肌膚潛沃若。

出自 杜甫 的《 西閣曝日
凜冽倦玄冬,負暄嗜飛閣。 羲和流德澤,顓頊愧倚薄。 毛髮具自和,肌膚潛沃若。 太陽信深仁,衰氣歘有託。 攲傾煩注眼,容易收病腳。 流離木杪猿,翩躚山顛鶴。 用知苦聚散,哀樂日已作。 即事會賦詩,人生忽如昨。 古來遭喪亂,賢聖盡蕭索。 胡爲將暮年,憂世心力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凜冽(lǐn liè):寒冷刺骨。
  • 玄鼕:深鼕,鼕季的末尾。
  • 負暄(fù xuān):背對著陽光取煖。
  • 羲和:古代神話中的太陽神。
  • 顓頊(zhuān xū):古代神話中的北方之神。
  • 倚薄:依靠,依賴。
  • 沃若:潤澤的樣子。
  • 歘(xū):忽然。
  • 攲傾(qī qīng):傾斜,不穩。
  • 流離:流浪,漂泊。
  • 木杪(mù miǎo):樹梢。
  • 翩躚(piān xiān):輕盈飛舞的樣子。
  • 即事:眼前的事物。
  • 蕭索:淒涼,寂寞。

繙譯

在寒冷刺骨的深鼕感到疲倦,背對著陽光在飛閣中取煖。 太陽神羲和灑下恩澤,北方的顓頊神也感到依賴。 毛發都感到溫煖,肌膚也漸漸潤澤。 太陽確實深具仁慈,衰弱的氣息忽然有了依托。 傾斜的身軀讓人注目,病腳也容易恢複。 像樹梢上的猿猴一樣流浪,像山頂的鶴一樣輕盈飛舞。 由此知道苦於聚散,哀樂之事每日都在發生。 麪對眼前的事物會寫詩,人生轉瞬即逝如同昨日。 自古以來遭遇喪亂,賢聖之人也感到淒涼寂寞。 爲何到了晚年,憂慮世事的心力卻變得薄弱。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杜甫在鼕日裡曬太陽的情景,通過對自然溫煖的感受,抒發了對人生聚散無常和世事變遷的感慨。詩中,“羲和流德澤”與“顓頊愧倚薄”運用神話元素,增強了詩歌的意象深度。後文通過對“流離木杪猿”和“翩躚山顛鶴”的比喻,形象地表達了人生的漂泊與無常。結尾処,杜甫表達了對晚年心力衰退的憂慮,反映了他對時世的深刻關懷和對人生無常的深刻感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杜甫晚年詩歌的深沉與哀婉。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