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無爲,人自寧。
深宮高樓入紫清,金作蛟龍盤繡楹。
佳人當窗弄白日,絃將手語彈鳴箏。
春風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昇天行。
因出天池汎蓬瀛,樓船蹙沓波浪驚。
三千雙蛾獻歌笑,撾鍾考鼓宮殿傾。
萬姓聚舞歌太平,我無爲,人自寧。
三十六帝欲相迎,仙人飄翩下雲軿。
帝不去,留鎬京。
安能爲軒轅,獨往入窅冥。
小臣拜獻南山壽,陛下萬古垂鴻名。
拼音
譯文
深宮的高樓高聳入雲,宮殿中的大柱子上盤着金龍。
當窗的佳人在白日下纖手調箏,發出優美的樂聲。
春風將曲子徐徐吹進君王之耳,原來這是一首仙人之曲,曲名叫《昇天行》。
衆多樓船繞着天池中的蓬萊仙島,接沓而行,船下的波浪發出嘩嘩的響聲。
三千名宮娥在船上載歌載舞,撞鐘擊鼓之聲震得宮殿發出轟鳴。
羣臣和百姓們也都翩翩起舞,歌頌天下太平。
君王實行無爲而治,天下百姓自然安居樂業。
天庭上三十六個天帝要來迎接,仙人們紛紛駕着雲車翩然而下。
但是當今之聖明天子,要留在都城與民同樂。
他怎忍心像軒轅黃帝那樣,丟下羣臣百姓獨自一個人去昇天成仙呢?
小臣謹向陛下拜祝:祝聖上壽比南山,願陛下的鴻名,永垂後世,萬古留芳!
注釋
春日行:樂府舊題。郭茂倩《樂府詩集·卷六十五》列於《雜曲歌辭》。南朝宋鮑照有《春日行》。蕭士贇注云:“《春日行》者,時景二十五曲之一也。”《樂府古題要解》無此題。
紫清:紫微清都之所,天帝居住的地方。此指雲霄。王琦注云:“紫清似爲紫微清都之所,天帝之所居也。”
“佳人當窗弄白日”句:王琦注云:“何子朗詩:‘美人弄白日,灼灼當春牖。’”
絃將手語:絃與手摩擦而成聲,即以手彈奏之意。手語,手彈樂器,以樂聲爲語。
昇天行:古樂府曲名,列於《雜曲歌辭·樂府詩集》。
天池:指御園中的池沼。
泛蓬瀛(yíng):繞着湖中的假山泛遊。蓬瀛,傳說中的海中仙山蓬萊、瀛洲。此指天池中的小島和假山。
蹙沓(cù tà):密集迫近貌。
雙蛾:這裏指宮女。蛾,蛾眉,一女有兩眉,故稱雙蛾。
撾(zhuā)鍾考鼓:敲鐘擊鼓。撾、考,皆擊也。
我無爲,人自寧:這裏指無爲而治。《老子》:“我無爲而民自化。”
三十六帝:道教傳說有三十六個天帝。
雲軿(píng):這裏指仙人在雲中乘坐的有帷有蓋的車子。軿,有帷有蓋的車子。
鎬(hào)京:西周國都,在今陝西西安市西北,自漢武帝后遺址淪陷。這裏指唐都城長安。
軒轅:黃帝名。黃帝騎龍昇天事,見《史記·封禪書》。
入窅(yǎo)冥:昇天之謂也。窅冥,深遠幽隱的樣子;窅,同“窈”。
“安能爲軒轅,獨往入窅冥”句:《莊子·在宥》:黃帝立爲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聞廣成子在崆峒之上,故往見之。再拜稽首問曰:“吾聞子達於至道。敢問治身奈何而可以長久?”廣成子蹷然而起曰:“善哉問乎!來!吾語汝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乃可以久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汝神將守形,形乃長生。慎汝內,閉汝外,多知爲敗。我爲汝遂於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陽之原也,爲汝入於窅冥之門矣。”
小臣:李白自稱。
南山壽:喻壽命長,爲常用祝壽之語。語出《詩經·小雅·天保》:如月之行,如日之生,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
陛下:對帝王的尊稱。陛,臺階。天子陳侍衛於臺階下,以御不測。羣臣對天子說話,不敢直呼,呼臺階下侍衛以告天子。
垂:流傳。
鴻名:大名。
序
這首樂府古詩旨在諷刺封建帝王們好神仙,求長生而不成功,而提倡道家無爲的治國之術。詩人借用祝壽之機,用黃帝昇天的故事來勸告唐玄宗要清靜無爲,休養生息,才能治國安民。全詩語言如行雲流水,婉轉動聽。
賞析
《春日行》是樂府時景二十五曲之一,本詠春遊,李白擬作詠君王遊樂之詞。在這首樂府詩中,李白借用向唐玄宗祝壽之機,用黃帝昇天的故事,規勸唐玄宗無爲而治,爲民休養生息,與民同樂,發揮了詩歌的隱諷作用。
此詩主要內容是諷刺封建帝王們好神仙,求長生而不成功,提倡道家無爲而治的治國之術。“我無爲,人自寧”,“安能爲軒轅,獨往入窅冥”爲全詩主旨。
全詩可分爲三段。開頭六句爲第一段,寫帝王們身居豪華富麗的宮殿,身邊美女嬌娃成羣,享盡人間榮華富貴,而對此仍不滿足,妄想成仙昇天。中間五句爲第二段,寫帝王遊冶苑池,宮女歌笑,鐘鼓齊鳴,百姓祝福。這一段濃墨重彩,寫盡了帝王們極盡聲色的奢靡生活,看似歌功頌德,暗含諷諫之意。最後十句爲第三段,表達詩人的觀點:求神成仙是不可能成功的,不可能像軒轅黃帝那樣聆聽到廣成子的教誨,也不會像軒轅黃帝那樣乘龍上天,最終還得留在自己的京城。只有清靜無爲,才能治國安民。末二句,企望唐玄宗成就偉業,垂名萬古。
大多數獻給皇帝的詩歌都比較拘謹,生怕有不當之處,李白的這首樂府詩,寫如行雲流水,婉轉動聽,應該說是成功的。既飄飄欲仙,又不卑不亢,規勸之意明顯,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