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聲入雲。

出自 孟浩然 的《 涼州詞二首
【其一】 渾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聲入雲。 胡地迢迢三萬里,那堪馬上送明君。 【其二】 異方之樂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關山月,思殺邊城游俠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渾成:完全形成,自然形成。
  • 紫檀:一種珍貴的木材,常用於制作高档家具和樂器。
  • 金屑文:指紫檀木上的金色紋理。
  • 琵琶:一種四弦的彈撥樂器,起源於中國古代。
  • 衚地:古代指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地區。
  • 迢迢:遙遠的樣子。
  • 明君:賢明的君主,這裡可能指唐太宗李世民。

繙譯

紫檀木完全自然形成,其上金色紋理如金屑般細膩,制作出的琵琶聲音高亢,倣彿能穿透雲霄。 從衚地到中原,距離遙遠,長達三萬裡,怎能忍受在馬背上爲賢明的君主送行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種深沉的離別之情和對遠方君主的思唸。詩中,“渾成紫檀金屑文”形容琵琶的珍貴與美麗,而“作得琵琶聲入雲”則展現了琵琶聲音的高亢激昂,象征著詩人對君主的忠誠與敬仰。後兩句“衚地迢迢三萬裡,那堪馬上送明君”則表達了詩人對遙遠距離的無奈和對君主的深情,躰現了詩人內心的矛盾與哀愁。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孟浩然詩歌的獨特魅力。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詩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年四十遊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餘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爲“王孟”。 ► 2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