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

平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拼音

譯文

平山堂的欄杆外是晴朗的天空,遠山似有似無。我在堂前親手栽種的那棵柳樹啊,離別後又過了幾個春光。 這位愛好寫文章的太守,下筆就是萬言,一飲千杯很豪爽。趁現在年輕趕快行樂吧,您看那坐在酒樽前的老頭已白髮蒼蒼。

注釋

朝中措:詞牌名。宋以前舊曲,又名《照江梅》、《芙蓉曲》。雙調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韻,後片兩平韻。 劉仲原甫:當指劉敞。慶暦進士,曾官知制誥、集賢院學士等,是歐陽文忠的年輩稍晚的朋友。 維揚:揚州的別稱。 平山:即平山堂,爲歐陽文忠任揚州知州時所修建,後成爲揚州名勝。 「山色有無中」句:此處借用王摩詰《江漢臨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句意。 手種堂前垂柳:平山堂前,歐陽文忠曾親手種下楊柳樹。 別來:分別以來。當時作者離開揚州大約八年。 文章太守:作者當年知揚州府時,以文章名冠天下,故自稱「文章太守」。一説「文章太守」是作者用以指劉原甫。太守,漢代官名,即宋代的知州。 揮毫萬字:揮筆賦詩作文多達萬字。 千鍾:飲酒千杯。鍾,古代酒器。 直須:就該,正應當。 尊:通「樽」,酒杯。 衰翁:詞人自稱。當時作者五十歳。

這首詞是作者在平山堂送別友人劉原甫時所作。平山堂是作者守揚州時所建,幾年後重上平山堂,藉酬贈友人之機,追憶起過去的豪邁生活:揮筆著書,賦文逾萬字,飲宴堂上,千杯不醉。全詞寫出了作者意在山水之間的情感,塑造了一個風流儒雅、豪放達觀的「文章太守」形象。詞風豪放,在歐詞中極爲少見,對後來東坡的豪放詞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賞析

這首詞一發端即帶來一股突兀的氣勢,籠罩全篇。「平山欄檻倚晴空」,頓然使人感到平山堂凌空矗立,其髙無比。這一句寫得氣勢磅礴,便爲以下的抒情定下了疏宕豪邁的基調。接下去一句是寫憑闌遠眺的情景。據宋王儀父《輿地紀勝》記載,登上平山堂,「負堂而望,江南諸山,拱列檐下」,則山之體貌,應該是清晰的,但詞人卻偏偏説是「山色有無中」。這是因爲受到王維《江漢臨泛》原來詩句的限制,但從揚州而望江南,青山隱隱,自亦可作「山色有無中」之詠。 以下二句,描寫更爲具體。此刻當送劉原甫出守揚州之際,詞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平山堂,想起堂前的楊柳。「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深情又豪放。其中「手種」二字,看似尋常,卻是感情深化的基礎。詞人平山堂前種下楊柳,不到一年,便離開揚州,移任潁州。這幾年中,楊柳之枝枝葉葉都牽動着詞人的感情。楊柳本是無情物,但中國傳統詩詞裏,卻與人們的思緒緊密相連,何況這垂柳又是詞人手種的。可貴的是,詞人雖然通過垂柳寫深婉之情,但婉而不柔,深而能暢。特別是「幾度春風」四字,更能給人以欣欣向榮、格調軒昂的感覺。 過片三句寫所送之人劉原甫,與詞題相應。此詞雲「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不僅表達了詞人「心服其博」的感情,而且把劉敞的倚馬之才,作了精確的概括。綴以「一飲千鍾」一句,則添上一股豪氣,栩栩如生地刻畫了一個氣度豪邁、才華橫溢的「文章太守」的形象。 詞的結尾二句,先是勸人,又回過筆來寫自己。餞別筵前,面對知己,一段人生感慨,不禁衝口而出。無可否認,這兩句是抒發了人生易老、必須及時行樂的消極思想。但是由於豪邁之氣通篇流貫,詞寫到這裏,並不令人感到低沉,無形之中卻有一股蒼涼鬱勃的情緒奔瀉而出,撥動人的心絃,滌盪人的心靈。這是跟他在一開頭時定下的基調分不開的。 這首詞從平山堂寫到堂前垂柳,從被送者寫到送者,層層轉折,一氣呵成,不落一般酬贈之作的窠臼,歷來受到詞評家的讚賞。
歐陽修

歐陽修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廬陵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唐朝)韓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 12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