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覺池塘春草夢,堦前梧葉已鞦聲。

出自 朱熹 的《 偶成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拼音

譯文

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陰都要珍惜,不能輕易放過。還沒從美麗的春色中一夢醒來,臺階前的梧桐樹葉就已經在秋風裏沙沙作響了。

注釋

學:學問,學業、事業。 一寸光陰:日影移動一寸的時間,形容時間短暫。 輕:輕視,輕鬆放過。 未覺:沒有感覺、覺醒。 池塘春草夢:東晉詩人謝靈運《登池上樓》中有“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是歌詠南國早春的句子。 階:臺階。 梧:梧桐,落葉喬木。

《偶成》南宋朱熹的一首七言絕句。告誡人們要珍惜光陰,追求學業,感嘆人生苦短,要抓緊時間學習,將來纔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爲而蹉跎人生。

賞析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這是詩人用切身體會告戒年輕人的經驗之談,說明人生易老,學問難成,因而必須愛惜光陰。因其“易老”、故“不可輕”,可見惜時之重要。說明應該珍惜自己美好的年華,努力學習,切莫讓可貴的時光從身邊白白地溜走。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詩人以敏銳、細膩的筆觸,借用前人詩句中的優美形象,結合自己對“少年易老學難成”的深切感受,把時間快過,歲月易逝的程度,用夢未覺,梧葉秋聲來比喻,十分貼切,備增勸勉的力量;從而使“一寸光陰不可輕”的題旨得以更鮮明的體現,給讀者留下深刻難忘的印象。 全詩通過夢未醒、梧葉已落來比喻光陰轉瞬即逝,告誡青年人珍視光陰,努力向學,用以勸人,亦用於自警。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容易。 一寸光隂:指極短的時間。 池塘春草夢:東晉詩人謝霛運《登池上樓》中有“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這裡的“池塘春草夢”指的是像春天很快就會過去一樣,時間短暫的夢境。 梧葉:梧桐的葉子。

繙譯

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隂都不能輕易放過。還沒從如夢的春天中醒來,台堦前的梧桐樹葉就已經在鞦風裡沙沙作響了。

賞析

這首詩語言簡潔明快,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詩的前兩句強調了青春易逝,學問難成,告誡人們要珍惜時光,努力學習。後兩句通過對季節變化的描寫,進一步烘托出時光的匆匆流逝。“未覺池塘春草夢,堦前梧葉已鞦聲”這兩句詩,用生動的形象表現了時間的轉瞬即逝,讓人感受到嵗月的無情和珍惜時間的緊迫性。整首詩以一種簡潔而有力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對時光的珍惜和對人生的思考,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啓示意義。

朱熹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雲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19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爲政期間,申敕令、懲奸吏、治績顯赫。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 14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