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金菊鬭馨香。天氣欲重陽。
芙蓉金菊鬬馨香。天氣欲重陽。遠村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
流水淡,碧天長。路茫茫。憑高目斷,鴻雁來時,無限思量。
拼音
譯文
在節氣接近重陽的時侯,芙蓉和金菊爭芳鬬妍。遠處的鄉村,秋色如畫中一般美麗,樹林間從濃密的紅葉中透出稀疏的黃色.真是鮮亮可愛。
中原地區,秋雨少,秋水無波,清澈明淨;天高氣爽,萬里無雲,平原仰視,上天寬闊沒有邊際,前路茫茫,把握不住。登高遠望,看到鴻雁飛來,引起頭腦中無限的思念。
注釋
訴衷情令:又名《一絲風》、《漁父家風》。正體雙調四十四字,前段四句三平韻,後段六句三平韻。注意不應與唐教坊曲名《訴衷情》混淆。
芙蓉:木芙蓉,一説為荷花,與時令不符。
鬬(dòu):比勝。
馨:散布得很遠的香氣。
天氣:氣候。
重陽: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
紅樹:這裏指楓樹。
間:相間,夾雜。
流水淡:溪水清澈明凈。
碧天:碧藍的天空。
茫茫:廣闊,深遠。
憑高目斷:依仗高處極目遠望,直到看不見。目斷,望至視界所盡處。
鴻雁:即「雁」。大的叫鴻,小的叫雁。
思量:相思。
序
這是一首以寫景爲主的小令,上闋寫景,下闋景中抒情,在節氣將近重陽的時候,芙蓉和金菊爭芳鬬姸。遠處的鄉村,秋色如畫中一般的美麗,樹林間葉子紅紅黃黃,鮮亮可愛。秋水清淺無波,碧空萬里無雲,原野上的小路茫無盡頭。登高遠望,鴻鴈飛過之時,引起妻子對邊遠丈夫的「無限思量」,這是古詩詞中的極平常的主題。晏同叔此首小令以疏淡的筆墨潑抹一幅秋景圖,透露出淡淡的情思。
賞析
這是一首秋日野遊,遣興自娛的令詞。晏同叔一生仕途坦蕩,性情散淡,過著「未嘗一日不宴歡」的生活。爲官之餘,歌飲郊遊自然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必然反映在他的詞作當中。這首詞寫的是重陽登高的景與情。
「芙蓉金菊鬬馨香」句中的芙蓉(指荷花)和菊花都是秋季裏開放的花。詞人寫秋日裏萬花紛謝唯有芙蓉和滿目金菊競相綻放的景致,不單純是寫景,同時交待了季節。下句「天氣欲重陽」則更進一步點明節氣。中國古代有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便是中國唐代大詩人王摩詰《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名句。詞人直言重陽,爲後文登高寫景做了鋪墊。「遠村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兩句正面寫景。臨高而望,遠方村落星星點點,在霜葉染成的紅樹之間點綴著片片的秋草和茂葉凋零之後的樹的枝丫。在秋日艷陽之下,如妙筆彩繪的圖畫。至此,秋日如畫美景,詞人昂然遊興,躍然紙上。上闋以流暢的筆墨描繪出重陽節前秋日登高所見景致,情思恬淡自然,語言明凈清新,不飾雕琢,亦不失於浮淺。
下闋起首三句九字皆寫景。「流水淡,碧天長,路茫茫。」畫卷舒展於天地之間,寫景氣勢恢宏,意境曠達間流露著淡淡的憂傷,幷使上闋中秋色如畫的靜物描寫進一步成爲動態描寫,語言生動秀潔,精煉渾成。至於由此而起的思量之情則是觸景而發。極目高遠,盡見天地之間藍天白雲,秋離氣爽。恰此時望見大鴈天邊而來。鴻鴈傳情之説古亦有之,詞人由此聯想起遠方疏親密友,引起對遠方親友的懷戀是十分自然的事。在前詞豐厚的鋪墊之上,聊以「無限思量」敍寄情思,又戛然而止。言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絶,蓄意綿綿,情溢詞外。詞的下闋在寫景的基礎上,融入情思,增添了詞的內涵。
這首詞全篇以寫景爲主,通過對重陽節時登高所見的描寫,表達詞人怡然自得的雅興和由重陽節而引起的對遠方親友的思念,而這種思念的傷感卻是在隱約之間的。在語言上,這首詞在具備晏同叔詞温潤端麗的一股特點以外,尤見秀潔清新,爲全詞高遠淡雅、陶然曠達的意境提供了豐富的表現力。另外,詞中注重色彩描寫,其中「芙蓉金菊」、「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淡水」、「碧天」,或明或暗寫出景物的色調,描繪出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給人以美的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