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別夢、敭州一覺。

出自 吳文英 的《 夜遊宮
人去西樓雁杳,敘別夢、揚州一覺。雲淡星疏楚山曉。聽啼烏,立河橋,話未了。 雨外蛩聲早,細織就霜絲多少?說與蕭娘未知道。向長安,對秋燈,幾人老?
拼音

譯文

人離去後西樓就變得空空如也,鴻雁也早已經飛往遠方而渺無蹤影。與舊日朋友暢敘別離之情也只能在那虛幻的夢境。我和你站立在河橋上,傾述着分別以後的彼此的相思與深情。話還沒有說完,卻被窗外鳥兒的啼聲驚醒了。只見外面雲淡星稀,天才剛剛拂曉,楚山迷濛不清。 秋雨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夾雜着蟋蟀的哀鳴,彷彿織布機梭在來往穿行,織出了我那如同繁星般的滿頭白髮。這種悽清艱苦的境況,即使我告訴伊人,恐怕也難以體會到我現在的心情。我遙望京師,獨自一人對着一盞熒熒秋燈,怎能不百愁俱生,那絲絲白髮,怎能不再添幾莖?

注釋

霜絲:指白髮。 蕭娘:女子泛稱。 幾:多麼,感嘆副詞。

本詞寫夢,一反以往先夢後醒的手法,而是點明「敘別夢」,再以平緩的語氣略敘夢境。上闋敘夢。「揚州一夢」暗示十年歡愛永訣。「敘別夢」三字勾連今昔,寫詞人夢中與杭州姬妾相晤,訴說西樓永訣,十年夢醒之種種悲歡,真乃夢中敘夢,悲上添悲。「雲淡」四句具體描摹夢中情景,依然在西樓歡會,拂曉時分雲淡星稀,烏鵲悲啼,催促着情侶離別,於是河橋佇立,執手惜別,情話綿綿。 下闋寫夢醒後的離愁。「雨外」三句,就醒後聽到的雨聲、蛩聲傳情,想象蟋蟀聲如織機穿梭聲,遂推想細織多少霜絲,巧妙地寫出自己感物傷懷,離愁染白鬢髮。「說與蕭娘」,乃指借蟋蟀悲啼轉告杭州姬妾,給詞人雙鬢細織多少霜絲,她自然不會知情,亦是一種奇想。最後「向長安」三句,以詞人遙望杭州,寄情愛姬,獨對秋燈,憂愁衰老爲結,點明懷思對象乃杭州姬妾,以無言悽寂的相思傳達不盡的哀愁。陳洵在《海綃說詞》謂此詞「沉樸渾厚,是清真後身」。確實如此,是夢窗詞又一風格。
吳文英

吳文英

吳文英,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宋史》無傳。一生未第,遊幕終身。於蘇、杭、越三地居留最久。並以蘇州爲中心,北上到過淮安、鎮江,蘇杭道中又歷經吳江垂虹亭、無錫惠山,及茹霅二溪。遊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後爲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後“困躓以死”。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餘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緻,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 ► 3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