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
華裾織翠青如蔥,金環壓轡搖玲瓏。
馬蹄隱耳聲隆隆,入門下馬氣如虹。
云是東京才子,文章鉅公。
二十八宿羅心胸,九精照耀貫當中。
殿前作賦聲摩空,筆補造化天無功。
龐眉書客感秋蓬,誰知死草生華風。
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
拼音
譯文
兩位大人穿着青翠如蔥的官服,金環壓着馬轡頭搖晃玲瓏。
馬蹄聲陣陣馬車聲響隆隆,下馬進門來器宇軒昂氣勢如虹。
原來一個是洛陽城的大才子,一個是名門天下的文章鉅公。
二十八宿的才氣在他們胸中,天地精華他們都能融會貫通。
殿前吟詩作賦聲音響徹雲空,筆能補造化之缺上天都沒用。
我這個客居他鄉的粗眉書客,誰知到枯草能遇到春天和風。
我就像垂翅的鳥兒附上大鴻雁,他日不羞慚小蛇變成大龍。
注釋
高軒過:高車相訪。高軒,高大華貴的車軒;過,拜訪。
員外、侍御:此二詞疑爲後人編集所加,長吉原詩無此二詞。
華裾織翠:翠(綠)色官服,韓愈時任國子博士分司東都洛陽,當着此色官服。華裾,官服。
青如蔥:青色官服,皇甫湜時任陸渾尉,當着此色官服。
玲:一作“冬”。
隱耳:一作“隱隱”,聲音盛多而盈耳。。
氣如虹:典出《昭明文選·卷三十四·七上·七啓八首》。
云是東京才子:一本作“東京才子”。
文章鉅公:一本作“文章公”,文章有巨大成就的人。
二十八宿:東“蒼龍”、北“玄武”、西“白虎”、南“朱雀”各七宿合稱。
九精:九星之精,即天之精氣。
九精照耀:一作“元精耿耿”。
筆補造化:以詩文彌補造化的不足。
龐眉書客:作者自稱。龐眉,眉毛黑白雜色,形容老貌。
華風:猶光風,天日清明時的和風。
冥鴻:空中鴻雁。
蛇作龍:喻鹹魚翻身,仕途轉起。
序
一般說,寫應酬詩要受到各種限制,詩人的才情難以得到充分發揮,一部《全唐詩》,這類作品所佔比例不小,然而可以稱得上傑作的卻少得可憐。李賀此詩寫來身手不凡,素來受人稱道。
全詩共分三段,前六句爲第一段,寫二人韓愈、皇甫湜二人聯騎造訪時的氣派。第一句指二人所穿的官服,唐代制度,六品、七品官服綠,八品、九品官服青。第二句指坐騎裝飾的華貴。接着寫車輪聲、馬蹄聲由遠而近,隆隆盈耳,韓愈、皇甫湜入門下馬,神態慷慨軒昂。李賀從屋裏迎了出來,原來是兩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東京才子”,“文章鉅公”,指皇甫湜、韓愈。這段實寫作者眼中所見,耳中所聞,人物神情儼然可辨,繪聲繪色地形容出詩題所規定的內容。
中間四句爲第二段,着重讚頌二人的學識和文名。韓愈及韓門弟子是中唐文壇上的一支生力軍,他們在藝術上有一顯著特點,就是務求奇險。李賀有意仿效韓體,以雄健的筆力,磅礴的氣勢,概括韓派詩文宏闊雄奇的藝術境界。四句詩說了他們學識的豐富,思想的奇偉,文名的威大,工力的精深。不說滿腹經論,偏說胸中羅列滿天星斗;不說光焰萬丈,偏說天之精氣充塞其中;不說聲名卓著,偏說聲摩空;不說綵筆生花,偏說天無功。詩人張開想象的翅膀,上天入地,“精鶩八極,心遊萬仞”。竭力調動神話世界中瑰奇景物來彌補現實世界的貧乏與不足。從這一點上說,李賀此詩與韓愈《調張籍》有着異曲同工之妙。錢鍾書認爲“筆補造化天無功”一語,“不特長吉精神心眼之所在,而於道術之大原,藝事之極本,亦一言道著矣。”這裏牽涉到一個深刻的美學命題,持這一觀點的人認爲,藝術中造境之美,是自然景物所沒有的,所謂“天無功”而有待於“補”(詳見《談藝錄·十五》),從中可以領會到李賀詩歌創作力避平庸凡近的創作心理。這四句詩對韓愈及韓派詩文作出了一個極高的評價。
最後四句爲第三段,寫自己的處境與抱負。這四句詩有一個共同點,即處處寫自己的窮愁失意,如“感秋蓬”、“死草”、“垂翅”,又處處暗示自己不甘沒落,嚮往騰達發跡之日,如“生華風”、“附冥鴻”、“作龍”。其中很大一個願望是懇請二位名公對自己的困頓援之以手,加以提攜,因此,有意識地以自然事物的轉折變化,“死草生華風”、“垂翅附冥鴻”、“蛇作龍”,來表達自己迫切希望改變命運的強烈渴求。《唐摭言·卷六》說:“韓文公、皇甫湜,貞元中名價籍甚,亦一代之龍門也。”意思說韓愈、皇甫湜具有很高的名望,只要是被他們二人接待和援引的人,也就如同“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李白《與韓荊州書》)。原來,唐代文人想要取得功名,在科舉考試中獲捷,必須遍詣名公貴人,得到他們的薦引,然後纔有成功的可能。韓愈、皇甫湜既有名人的頭銜,爲人又很熱心,二人不待李賀詣見,主動上門看訪,李賀在深受感動之後,向他們提出懇求,也就成爲本詩一個重要的內容了。
就應酬詩而言,此詩在章句、措辭安排上是十分得體的。全詩十四句,前十句以韓愈、皇甫湜的來訪爲表現內容,體現了對客人的敬重。第二段四句詩承五、六兩句“東京才子,文章鉅公”加以生發,對來客作出很高又很得當的讚頌。最後四句以“龐眉書客”過渡,眉目十分清楚。在向客人表達自己的願望時,語辭誠懇,不失身份。詩歌的另一特點,就是句法、音調、氣勢與朝愈詩歌很相象,比喻奇特,想象豐富,尤其“筆補造化天無功”一句,議論精闢,千古不易,曾使後人爲之擊節歎賞(見《苕溪漁隱叢話》引王直方語)。
全詩雖是一氣呵成的,但經過精心的構思,結構謹嚴,感情豐富,跌宕多姿,想象新奇。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華裾(jū):華麗的衣服。裾:衣服的前襟。
- 織翠:染織成翠綠色。
- 金環壓轡(pèi):裝飾華美的馬繮繩。轡:駕馭牲口用的嚼子和繮繩。
- 玲瓏:形容金環晃動發出的清脆聲音。
- 隱耳:聲音充斥耳朵。
- 東京才子:指當時在洛陽的文人。東京,唐代以洛陽爲東京。
- 鉅公:大師,大人物。
- 二十八宿(xiù):古代天文學家把天空中可見的星分成二十八組,叫「二十八宿 」。這裏形容兩人學識淵博,心中好像羅列着天上的星宿。
- 九精:九曜(yào ),指日、月、金、木、水、火、土及計都、羅睺(hóu)。這裏也是用來形容兩人的才學能與日月星辰爭光。
- 摩空:形容聲音高入雲霄 。
- 筆補造化:意謂筆力可以彌補自然的不足。造化:大自然,造物主。
- 龐眉:眉毛又濃又亂。
- 秋蓬:秋天的蓬草,易隨風飄散,常比喻身世飄零。
- 垂翅:垂下翅膀,比喻處境困難。
- 冥鴻:高飛的鴻雁,比喻有高遠志向的人。
翻譯
穿着華美的翠綠色衣服,衣色蔥蘢,馬繮繩上的金環晃動,發出清脆玲瓏之聲。馬蹄聲隆隆,響聲充耳。貴賓們進入門後下馬,氣勢猶如長虹一般。聽人說他們是東京洛陽的才子,都是文壇的大師級人物。他們心胸開闊,就像羅列着二十八星宿一樣有着非凡的學識,才學能與九曜爭輝。在宮殿前作賦,聲音響亮,直上雲霄,筆墨之力簡直能彌補大自然的不足,讓上天都顯得無能爲力。我這個眉毛雜亂的書生,就像那秋天的蓬草般身世飄零,誰能想到在這衰枯草木中還能迎來如此美妙的風尚。我如今就像翅膀受傷的鳥,暫時依附於高飛的鴻雁,期待有朝一日,即使像蛇變成龍那樣,我也不會感到羞慚。
賞析
《高軒過》是李賀早年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兩位當時著名文人來訪時的盛大場面,字裏行間充分展示出李賀的才情。開頭通過對貴賓服飾、馬匹等細節描寫,營造出其尊貴不凡的氣勢。詩中用「二十八宿羅心胸,九精照耀貫當中」等語句高度讚揚了來訪才子的學識才華。「殿前作賦聲摩空,筆補造化天無功」更是傳頌千古的名句,將才子作賦的豪情與超絕的文學才能展現得淋漓盡致。後半部分詩人轉而寫自己,以「秋蓬」「垂翅」自比,盡顯身世的苦難與處境的艱難,但又以「他日不羞蛇作龍」表達出高遠的志向和對未來充滿信心,表現出詩人不甘沉淪,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整首詩意象雄奇瑰麗,語言精美華麗,情感豪放又深沉,具備很高的藝術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