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出自 鄭之珍 的《 鐵杵磨針
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拼音

譯文

磨針溪是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傳說李白在山中讀書的時候,沒有完成好自己的學業,就放棄學習離開了。他路過一條小溪,遇見一位老婦人在磨鐵棒,問她在幹什麼,老婦人說:“我想把它磨成針。”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動,就回去完成學業。

注釋

在象耳山下:一作“在眉州象耳山下”。 眉州:地名,今四川省眉山一帶。 世傳:世世代代相傳。 成:完成。 去:離開。 過小溪:一作“過是溪”。 逢:碰上。 媼:婦女的統稱。 方:正在。 鐵杵;鐵棍,鐵棒.杵,壓米或捶衣用的棒,一頭粗一頭細的圓棒. 欲:想要. 感:被......感動. 還:回去. 之:代詞,指代老婦人在做的事。 卒業:完成學業。

《方輿勝覽·眉州》節選

賞析

磨針溪是在象耳山腳下。世世代代相傳李白在山中讀書的時候,沒有完成好自己的學業,就放棄學習離開了。他路過一條小溪,遇見一位老婦人在磨鐵棒,於是問她在幹什麼,老婦人說:“我想把它磨成針。”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動,就回去完成學業。

鄭之珍

鄭之珍,字汝席,號高石,明萬曆補邑庠生。後來祁門縣文化部門,在渚口鄉清溪村發現了鄭之珍夫婦合葬墓及《清溪鄭氏族譜》,確認他爲祁門縣渚口鄉清溪人。鄭之珍在《新編目連戲救母勸善戲文》序中自述:“幼學夫子而志春秋,惜文不趨時,而學不獲遂,於是萎念於翰場,而 遊心於方外。 ► 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