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

出自 嚴蕊 的《 如夢令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 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
拼音

賞析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發端二句飄然而至,雖明白如話,但決非一覽無味,須細加玩味。詞人連用梨花、杏花比擬,可知所詠之物爲花。道是梨花——卻不是,道是杏花——也不是,則此花乍一看去,極易被誤認爲梨花,又極易被誤認爲杏花。仔細一看,卻並非梨花,也並非杏花。因此可知此花之色,有如梨花之白,又有如杏花之紅。 “白白與紅紅”緊承發端二句,點明此花之爲紅、白二色。連下兩組狀色的疊字,極簡煉、極傳神地寫出繁花似錦、二色並妍的風采。一樹花分二色,確非常見,此花實在別緻啊! “別是東風情味”上句才略從正面點明花色,此句詞筆卻又輕靈地宕開,不再從正面著筆,而從唱嘆之音讚美此花之風韻獨具一格,超拔於春天衆芳之上。實在少此一筆不得。可是,這究竟是一種什麼花呢? “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結筆仍是空際著筆,不過,雖未直接點出花名,卻已作了不管之答。“曾記。曾記”,二語甚妙,不但引起讀者的注意,呼喚起讀者的記憶,且暗將詞境推遠。“人在武陵微醉”,武陵二字,暗示出此花之名。 陶淵明《桃花源記》雲:武陵漁人曾“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華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終於來到世外桃源。原來,此花屬桃源之花,花名就是桃花。句中“醉”之一字,寫出此花之爲人所迷戀的感受。詞境以桃花源結穴,餘味頗爲深長。它可能意味着女詞人的身份(宋詞習以桃溪、桃源指妓女居處),也可能有取於桃花源凌越世俗之意。 此詞所詠爲紅白桃花,這是桃花的一種,“桃品甚多……其花有紅、紫、白、千葉、二色之殊。”(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部》)紅白桃花,就是同樹花分二色的桃花。北宋邵雍有《二色桃》詩:“施朱施粉色俱好,傾城傾國豔不同。疑是蕊宮雙姊妹,一時攜手嫁東風。”詩雖不及嚴蕊此詞含蘊,但可借作爲此詞的一個極好註腳。
嚴蕊

嚴蕊

嚴蕊,原姓周,字幼芳,漢族,生卒年不詳,南宋中期女詞人。出身低微,自小習樂禮詩書,嚴蕊淪爲台州營妓,改嚴蕊藝名。嚴蕊善操琴、弈棋、歌舞、絲竹、書畫,學識通曉古今,詩詞語意清新,有不遠千里慕名相訪。 ► 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