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琯新篁拔玉青。

出自 李賀 的《 昌谷北園新筍四首
家泉石眼兩三莖,曉看陰根紫脈生。 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拔玉青。
拼音

譯文

自家庭院中泉水石縫中長着兩三根竹子,早晨在郊野間大路上見到時有竹根露出地面並有不少新筍剛剛露頭。今年水灣邊春天的沙岸上,新竹會像青玉般地挺拔生長出來。

注釋

石眼:石縫。陰根:在土中生長蔓延的竹鞭,竹筍即從鞭上生出。脈:一作“陌”。 水曲:水灣。 新篁(huáng):新生之竹,嫩竹。亦指新筍。笛管:指勁直的竹竿。玉青:形容新竹翠綠如碧玉。

賞析

這首詩寫竹的生命力旺盛、一片生機。“家泉石眼兩三莖,曉看陰根紫陌生。”原先自家庭院中泉水石縫中長着兩三根竹子,清晨看牆外的大路旁,已竄出竹根。“紫脈”,一作“紫陌”。紫陌通常指帝都郊野的道路。李白《南都行》謂:“高樓對紫陌,甲弟連青山。”劉禹錫《戲贈看花諸君子》雲:“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李賀的家鄉福昌縣在唐代東都洛陽的近郊,故其鄉間大路可稱紫陌。竹鞭的滋生能力極強,無論是巖縫、牆壁、堅硬的土塊,它都可穿過。詩中以“家泉”與“紫脈”對舉說的就是這種情況,竹鞭已從院牆底下穿過而長到牆外去了。竹鞭生長最旺盛的季節是盛夏到初秋時節,如同竹筍狀的竹鞭頭部在表土較薄的地方常竄出地面,很快又彎成弓狀,鞭頭又重新鑽入泥土中。詩人以“兩三莖”與“紫陌生”對舉,也顯示出竹的頑強,兩三莖不起眼的竹枝,很快長到牆外通衢大道上。見此情景使人不難設想:“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拔玉青。”這兩句詩中所寫的情景雖非實景,卻有一定的必然性。“笛管”,言新篁之材。“玉青”,言新篁之色。繪形繪色,如在目前。 李賀本滿懷着一腔熱血和胸中成竹,但卻最終只能是飲恨而逝,他不斷地被希望和絕望所折磨着,只有靠詩歌來實現自我的存在,因此他用一種可怕的激情去創作。詩人憤懣滿懷的情緒主要表現爲藝術上的精雕細琢,修飾上的疊牀架屋。在這首詩中,作者字斟句酌,用“家”“石”“陰”“紫”“春”“新”等等修飾各種意象組合,縱觀全句,幾乎無一物無修飾,無一事有閒字。他把相關的意象加以古人不常聯用的字聯用,加以修飾再組合起來,綜合運用了通感、移情的寫作手法,由家泉到石眼再到竹莖,彷彿用詩句串聯起裝扮一番的意象羣,不是因感而傾瀉,而是字字雕刻而來。此時作者詩中的竹子不再是單純的清雅之士,而彷彿是穿上了綺麗詭異又有異域風情的楚服的起舞人。同時,把石眼、陰根等不爲竹所常用的意象與竹子相連綴,更見作者的匠心獨用,研磨之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昌穀北園:李賀的家鄕,位於今河南省宜陽縣。
  • 新筍:剛長出的竹筍。
  • 石眼:石頭上的孔洞,這裡指泉水從石縫中流出。
  • 隂根:指竹筍的根部,因在地下,故稱隂根。
  • 紫脈:指竹筍上的紫色紋理。
  • 水曲:水流彎曲的地方。
  • 春沙:春天河邊的沙地。
  • 笛琯:形容新竹的形狀像笛子。
  • 新篁:新長出的竹子。
  • 拔玉青:形容新竹的顔色鮮綠如玉。

繙譯

家中的泉水從石縫中流出,幾根新筍在石眼旁生長, 清晨觀看,它們的根部帶著紫色的紋理。 今年春天,在水流彎曲的沙地上, 新長出的竹子像笛子一樣,顔色鮮綠如玉。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春天昌穀北園中新筍的生長景象。通過細膩的觀察,李賀捕捉到了新筍在泉水旁的生機勃勃,以及它們在春天沙地上拔節生長的美麗畫麪。詩中“笛琯新篁拔玉青”一句,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新竹的形態和色彩,展現了春天的生機與活力。整首詩語言清新,意境優美,表達了對自然美的熱愛和贊美。

李賀

李賀

李賀,唐代著名詩人,漢族,河南福昌人。字長吉,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等,與李白、李商隱三人並稱唐代“三李”。祖籍隴西,生於福昌縣昌谷(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一生愁苦多病,僅做過3年從九品微官奉禮郎,因病27歲卒。李賀是中唐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重要人物。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