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邪?

湖山如畫,繫孤篷柳岸,莫驚魚鳥。料峭春寒花未遍,先共疏梅索笑。一夢三年,松風依舊,蘿月何曾老。鄰家相問,這回眞箇歸到。 緑鬢新點吳霜,尊前強健,不怕衰翁號。賴有風流車馬客,來覓香雲花島。似我粗豪,不通姓字,衹要銀甁倒。奔名逐利,亂帆誰在天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兇彊(qiáng):兇暴強悍。
  • 俠氣:指見義勇爲、好打抱不平的氣概。
  • 爲鄉里所患:被同鄉人認爲是禍患。
  • 義興:地名。
  • :古代傳說中能發洪水的龍類動物。
  • 邅(zhān)跡虎:跛腳的老虎。
  • 暴犯:侵害。
  • 三橫:指三樣禍害。
  • 尤劇:更爲厲害。
  • 說(shuì):勸說。
  • 蹉跎(cuō tuó):光陰白白地過去。
  • 令名:美好的名聲。
  • :顯著,明顯。

翻譯

周處年輕時,兇暴強悍又有俠氣,被同鄉人認爲是禍患;另外義興的水中有蛟龍,山上有跛腳的老虎,一起都來侵害百姓;義興人把他們稱爲「三橫」,而周處更爲厲害。有人勸說周處去殺虎斬蛟,實際上是希望「三橫」只剩下其中一個。周處就去刺殺老虎,又下水去擊殺蛟龍,蛟龍有時浮出水面,有時沉入水中,遊了幾十裏,周處始終和它在一起。經過三天三夜,同鄉人都認爲周處已經死了,就互相慶賀。沒想到周處最終殺死蛟龍從水中出來了。他聽說同鄉人在互相慶賀,才知道自己被大家所厭惡,於是有了自我悔改的想法。就到吳地去尋找陸機、陸雲兄弟。陸機不在,只見到陸雲,他把自己的情況詳細地告訴了陸雲,並說:「我想要自我修正改變,但年紀已經大了,最終可能也不會有什麼成就!」陸雲說:「古人認爲如果早上明白了道理,哪怕晚上就死去也甘心,況且你的前途還是有希望的。再說人就怕不立志,又何必擔心美好的名聲不能傳揚呢?」周處於是改過自勉,最終成爲了忠臣孝子。

賞析

這篇文章講述了周處從一個爲害鄉里的人轉變爲忠臣孝子的故事,富有深刻的教育意義。文章先展現了周處年輕時的兇暴和爲患鄉里的情況,通過「三橫」的描述,突出了周處的問題嚴重性。接着,描寫了周處殺虎擊蛟的情節,表現了他的勇猛。在得知自己被同鄉人厭惡後,周處產生了悔改之意,這一轉變顯示了他的內心覺醒。最後,陸雲的一番話激勵了周處,使他堅定了改過自新的決心,最終實現了人生的轉變。文章情節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鮮明,通過周處的故事,傳達了一個人只要有決心改過,無論何時都不算晚的道理,具有很強的啓示性。

劉義慶

劉義慶

劉義慶,字季伯,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蘇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蘇鎮江),南朝宋,文學家。宋武帝劉裕之侄,長沙景王劉道憐次子,其叔臨川王劉道規無子,即以劉義慶爲嗣,襲封臨川王贈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後任江州刺史。劉義慶是劉裕的侄子,在諸王中頗爲出色,自幼就被劉裕所知,稱讚其“此吾家豐城也”。他“性簡素,寡嗜慾”。愛好文學,廣招四方文學之士,聚於門下。劉宋宗室,劉義慶自幼才華出衆。著有《世說新語》,志怪小說《幽明錄》。京尹時期(15-29歲)。劉義慶15歲一路來平步青雲,其中任祕書監一職,掌管國家的圖書著作,有機會接觸與博覽皇家典籍,對《世說新語》的編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7歲升任尚書左僕射(相當於以前的副宰相),位極人臣,但他的伯父劉裕首開篡殺之風,使得宗室間互相殘殺。因此劉義慶也懼有不測之禍,29歲便乞求外調,解除左僕射一職。 ► 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