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桃枝下試羅裳,蝶粉鬥遺香。

出自 陳子龍 的《 訴衷情令 · 春遊
小桃枝下試羅裳,蝶粉鬥遺香。玉輪碾平芳草,半面惱紅妝。 風乍暖,日初長,嫋垂楊。一雙舞燕,萬點飛花,滿地斜陽。
拼音

譯文

有人在桃樹下試穿絲衣,蝴蝶在殘餘的花間飛舞。芳草被華美的車子輾平,花枝上,花落已半。 風變得薰暖,白天開始長起來,楊柳的枝條柔美細長。一雙燕子在風中飛舞,楊柳絮飄飄揚揚,地上鋪滿了落日的餘暉。

注釋

訴衷情令:又名《一絲風》、《漁父家風》。正體雙調四十四字,前段四句三平韻,後段六句三平韻。注意不應與唐教坊曲名《訴衷情》混淆。 羅裳:織錦的褲裙。裳,下身的衣服,裙裝。 蝶粉:指桃花初放,蕊粉末褪。鬥:比試。遺香:指羅裳和少女身體散發出的清香。 玉輪:華貴的遊車。 半面惱紅妝:即“惱半面紅妝”之倒裝句。指因花瓣凋零而心生懊憾。半面:指凋殘。紅妝:指花瓣。 乍:開始。 嫋(niǎo):細柔搖曳的形態。

《訴衷情令·春遊》是明末文學家陳子龍所作的一首詞。上片寫一位女子在春天的出遊,着筆於人,濃墨重彩。下片則轉而寫景,寫了所見所感的春天的風物。全詞采用以景寄情手法,使作品具有很深的意境,寫時節由初春轉入暮春,語言明麗,格調悽婉,亡國之悲見於言外。

賞析

上片“小桃枝下試羅裳”,是說出遊前的準備。天氣漸暖,要換上春天的羅裳,不是一換就得,所以要試,試衣於小桃枝下,很可能是普通農家的女孩子。站在小桃枝下,映襯唐人崔護《題都城南莊》中的“人面桃花相映紅”。不僅如此,鮮豔的桃花和女子衣上的香澤又引來了翩翩的蝴蝶。不說蝴蝶環繞飛舞,卻說“蝶粉鬥遺香”,蝶翅上撲落的粉末和女子遺落的香澤比賽,哪一種更香,這就婉轉曲折深有意趣了。在花叢中翩翩起舞的蝴蝶,本來也是美的化身,所以梁山伯祝英臺的故事中,纔有化蝶之說。 遊春的人自然很多,有乘寶馬香車的,“玉輪碾平芳草”,從芳草地上忽忽駛過,車中的貴婦嬌娃,也只在車窗中露出了半面。但“半面惱紅妝”,這半面嬌容卻引起這位遊春少女的不快。可能是因爲她們乘坐的香車對於芳草的摧殘,也可能因爲她們不暇他顧的高傲姿態。李商隱《南朝》詩云:“地險悠悠天險長,金陵王氣應瑤光。休誇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妝。”諷刺南朝苟安於半壁江山,猶如徐妃之半面妝,如取用李商隱詩意,則“半面惱紅妝”當指南明福王朱由崧即位南京,只圖苟安一時,如同南朝梁、陳末年故事。這種時事使人煩惱,故云:“半面惱紅妝。”惟此,前面的“玉輪碾平芳草”也可解釋爲暗指南明弘光朝排斥忠良壓制賢才,這樣來解釋這兩句詞,可能顯得牽強一些,但是,“半面惱紅妝”又似乎不是一般語言,很值得探究。 下片“風乍暖,日初長,嫋垂楊”三句,寫的是初春景象。風纔開始變暖,白天才開始變長,垂掛的柳枝才綴上新綠而隨風飄蕩。三句非常緊湊。從幾種事物中觀察,感受表現了初春的特點。而以下的三句“一雙舞燕,萬點飛花,滿地斜陽”卻大有春事已過的景象。關於燕子,在子龍詞中多次提及,如《山花子·春恨》“惟有無情雙燕子,舞東風”,《眼兒媚》“只愁又見,柳綿亂落,燕語星星”、《蝶戀花·春日》“燕子乍來春漸老,亂紅相對愁眉掃”、《江城子·病起春盡》“憑燕子,罵東風”。幾乎都是與暮春春盡聯繫着。此處“一雙舞燕”恐怕也不是早春景象,“萬點飛花”更是暮春特有之景,“滿地斜陽”也平添了一份悽清。這後面的三個四字句,與前面的三個三字句,意思上有承接,時間上有發展,似是感嘆着“九十韶光如夢短”(《漁家傲》),由初春寫到春夫,時間上的跨度是爲了表現情感上的跨度。 這首詞描寫春遊所見,情景相生,處處透着詞人盎然的遊興。詞的開始兩句用烘托法。桃下試裳能讓人產生“桃之天天,灼灼其華”的聯想。而蝶粉斗香,又可想見女子春服豔麗如花的美好形象。接下來輪碾芳草,紅妝半露,也是情態畢現,鮮明如畫。整個上片着筆於人,濃墨重彩。下片則轉而寫景。風暖日長,垂楊嫋嫋,雙燕翩翩,一派生機蓬勃的景象。景潤人心,詞人想必也是逸興滿懷。結尾“萬點飛花,滿地斜陽”微微露出美景不能永駐的淡淡春愁。正如杜甫《曲江》“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及梅堯臣《蘇幕遮》“落盡梨花春事了。滿地斜陽,翠色和煙老”所歌詠,在這樣的時刻,文人總不免會透出一絲纖柔的情懷。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蝶粉:指蝴蝶身上的粉末。
  • 玉輪:古代指月亮。
  • :壓過。
  • 半面:指臉的一半。
  • :這裏指因美好而引起的心動或煩惱。
  • :形容細長柔軟的東西隨風輕輕擺動。

翻譯

在盛開的小桃樹枝下,她試着穿上輕盈的衣裳,蝴蝶身上的粉末與她留下的香氣相互爭豔。月亮像玉輪一樣碾過平坦的芳草地,她那半邊臉龐因美麗而讓人心動。

風漸漸暖和,白晝開始變長,垂柳輕輕搖曳。一對燕子在空中舞蹈,無數花瓣隨風飄落,夕陽的餘暉灑滿了大地。

賞析

這首作品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春日景象和女子的嬌美。詩中「小桃枝下試羅裳」一句,既展現了春日的生機,又隱喻了女子的嬌羞與期待。「蝶粉鬥遺香」則通過蝴蝶與女子香氣的對比,增添了詩意的浪漫。後文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如「玉輪碾平芳草」、「風乍暖,日初長」,進一步烘托出春日的寧靜與美好。結尾的「一雙舞燕,萬點飛花,滿地斜陽」則形成了強烈的視覺衝擊,展現了春日的繁華與落寞,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時光的珍惜與感慨。

陳子龍

陳子龍

明末松江府華亭人,字人中,更字臥子,又字海士,號大樽。少有才名,與夏允彝等結幾社,又參加復社。崇禎十年進士。選紹興推官。東陽許都起事,子龍以故交勸降,許以不死,而巡按御史竟殺之。子龍爭,不能得。擢兵科給事中,命甫下而京師陷,乃事福王於南京。請練水師,言中興之主當身先士卒。不聽,辭歸。南都失,遁爲僧。尋受魯王兵部尚書,結太湖兵欲舉事,事露被擒,於被械送途中投水死。乾隆時諡忠裕。子龍以風節著,詩詞古文亦稱大家,領袖明末文壇。詞尤有名,與同裏諸名士形成雲間詞派。有《湘真閣稿》、《安雅堂稿》、《白雲草》等集。清人王昶編爲《陳忠裕公全集》。子龍尚輯有《明經世文編》。 ► 1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