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

出自 李白 的《 相和歌辭丁督護歌
雲陽上徵去,兩岸饒商賈。 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 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 一唱都護歌,心摧淚如雨。 萬人鑿磐石,無由達江滸。 君看石芒碭,掩淚悲千古。
拼音

譯文

自雲陽乘舟北上,兩岸商賈雲集。江淮間的水牛喘息休息的時候,縴夫們卻還在賣力幹活。他們賣力地拖船行進,真是十分辛苦。氣候如此炎熱,渴極了也只能就河取水,可是河水太渾濁了不可以喝啊!但他們還是喝了,這濁如泥漿,半成都是土的水!他們拉縴的時候唱着《都護歌》,其聲悽切哀怨,口唱心悲,淚下如雨。船伕爲官吏役使,得把這些難開採盡的石頭運往上游。可石芒碭是採之不盡、輸之難竭的,縴夫之苦足以感傷千古!

注釋

丁督護歌:一名“阿督護”。樂府舊題,屬《清商曲辭·吳聲歌曲》。《宋書·樂志》說:“《督護歌》者,彭城內史徐逵之爲魯車丸殺,宋高祖使府內直督護丁旿收斂殯埋之。逵之妻,商祖長她,呼日午至閣下,自問殯送之事,每問,輒嘆息曰:‘丁督護!’其聲哀切,後人因其聲廣其曲焉。” 雲陽:今江蘇丹陽。上徵:指往北行舟。 饒:多。 吳牛:江淮間水牛。典故出自劉義慶《世說新語》:“臣猶吳牛,見月而喘。”劉孝標註:“今之水牛,唯生江淮間,故謂之吳牛也。南土多暑,而牛畏熱,見月疑是日,所以見月則喘。” 一何:多麼之意。 壺漿:壺中的水。 督護歌:一作“都護歌”。 磐石:大石。 江滸:江邊。 石芒碭(dàng):形容又多又大的石頭。芒碭,大而多貌。

賞析

關於此詩的創作時間,黃錫珪《李白詩編年》認爲是公元747年(天寶六載)李白遊丹陽橫山時所作。也有人認爲,此詩作於公元公元738年(開元二十六年),當時潤州(今江蘇鎮江)刺史齊澣在當地開鑿新河,李白看到當時由雲陽從水路運輸石頭的情形,因用當地古曲題目寫下這首詩。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雲陽:地名,今江囌丹陽。
  • 上征:曏上遊行進。
  • 兩岸:指雲陽兩岸。
  • :多。
  • 商賈(gǔ):商人和商人。
  • 吳牛喘月:比喻天氣炎熱。吳地的牛在月亮下也會喘氣,形容天氣熱到極點。
  • 一何:多麽。
  • 壺漿:壺中的飲料。
  • 都護歌:古代的一種勞動歌曲。
  • 心摧:心碎。
  • :挖掘。
  • 磐石:大石頭。
  • 無由:沒有辦法。
  • 江滸:江邊。
  • 石芒碭(máng dàng):形容石頭巨大而多。

繙譯

從雲陽曏上遊行進,兩岸多是商人和商人。 在酷熱的夏日,拖船的勞作是多麽辛苦。 河水渾濁得不能飲用,壺中的飲料一半是泥土。 一唱起都護歌,心碎得淚如雨下。 萬人挖掘的大石頭,沒有辦法運到江邊。 你看那巨大的石頭,讓人掩麪哭泣,悲傷千古。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唐代勞動人民在酷熱天氣中艱苦勞作的情景。通過“吳牛喘月”和“水濁不可飲”等生動描寫,展現了勞動者的艱辛。詩中的“都護歌”和“心摧淚如雨”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深切的同情和悲憫。最後,以“石芒碭”和“掩淚悲千古”作結,不僅描繪了勞動的艱辛,也抒發了對勞動者命運的深切關懷和無盡的悲憫。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李白詩歌中反映社會現實和人民疾苦的佳作。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爲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1080篇诗文